颈源性头痛最初于年被Sjaastad和同事提出,是指由于颈椎组织病变导致的头痛和口面痛。Sjaastad描述临床表现为:“这种疼痛通常是是单侧的,但严重时另一侧也可以感觉到疼痛。不仅仅是颈痛,主要疼痛区域是颞部、额部和眼部。颈源性头痛具有反复缓解和加重的长期波动过程;一些患者有持续的基线程度的头痛而其他患者没有。在头痛发作期间,可以伴随以下现象:同侧视物模糊和视力下降,恶心和食欲缺乏等偏头痛样症状,甚至引起呕吐。常出现畏声和畏光。一些患者称在发作期有头晕喝吞咽困难,即使在发作期间,患者也有可能感到颈部僵硬及活动度下降。”
1
颈源性头痛的患病情况
颈源性头痛是最常见的三大头痛种类之一;另外两种是紧张性头痛和无先兆的典型偏头痛。在所有的慢性和复发性头痛中,颈源性头痛占15%~35%。
以上三种病症症状类似常常被误诊,偏头痛的常见症状还包括颈痛和肌肉紧张度增高。
偏头痛需要药物治疗,紧张性头痛需要使用口部矫形器,颈源性头痛需要物理治疗。
颈源性头痛需要是针对颈椎机械功能障碍或者颈部肌肉紧张度增加的治疗。
2
头晕
头晕和眩晕是指一种身体运动的错觉,描述为旋转或摇摆感。头晕可能是由眼、顶叶、颞叶和小脑疾病造成,但常见的原因是迷路或前庭神经核的疾病。非病态情况下,颈部功能紊乱性疾病可能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前庭神经核:缺氧或颈部本体感受器功能紊乱。
颈部本体感受器(如小关节和肌肉)的传入活动可以影响前庭神经核的活动,并导致各种运动和主观感觉的异常反应。颈椎小关节和肌肉可以引起全身性共济失调,症状表现为平衡功能障碍、定向障碍和运动不协调。动物和人体试验中,向颈部注射局麻药可以引起眩晕、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这可能阻断了从颈部小关节和肌肉感受器向前庭神经核的传入信息。
挥鞭样损伤(头颈部伸/屈活动)引起的眩晕可能来源于颈部肌肉、韧带、小关节和感觉神经的传入兴奋。对来源于眼、内耳和鼻窦的头晕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当考虑是否存在颈源性眩晕。
颈源性眩晕患者可能有颈部疼痛、僵硬、发紧;这类患者适合物理治疗。
3
主观性耳鸣和继发性耳痛
主观性耳鸣以生理性鸣响为特征,在耳鸣中仅占1%,是耳科的幻听现象。
主观性耳鸣与颈椎相关。上颈髓背根的感觉纤维和第V、vii、IX、X对脑神经的感觉纤维汇集在位于脑干的延髓躯体感觉核。主观性耳鸣是一种神经阈现象,颈部肌肉的收缩会改变引起耳鸣的神经活动。
继发性耳痛(即不是由耳部原发病变引起的耳痛)是耳痛的常见原因。Kuttia研究大多数继发性耳痛患者存在颈椎受累和TMD的症状和体征。推荐将颈椎和TMD的检查纳入继发性耳痛患者的常规诊断流程。
作
者
简
介
张少华
健衡运动康复中心物理治疗师
健衡康复技术学院讲师
BM(SUS)医院康复医学科物理治疗师联合物理治疗师协会委员兼讲师华人肌骨协会讲师
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