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凌晨3时许,韶钢松山炼铁厂发生煤气管道泄漏事故,造成18人中毒。其中8人死亡,另外10人经抢救均无生命危险。
据悉,年2月5日凌晨3:00左右,韶钢7号高炉定修结束在送风过程中,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第七分公司韶关项目部7名员工及甲方人员若干在余热发电操作室等待,TRT眼镜阀突然发生煤气泄漏,目前已造成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二人死亡,甲方六人死亡。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事故发生后,韶关市、曲江区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连夜赶赴现场,全力组织救援及善后处置工作。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又一起煤气中毒事故!距离“1·31”贵州六盘水市的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气中毒事故发生不到5天。
近期煤气中毒事故频频发生,员工在作业时该如何防护?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时又该如何处置?
一氧化碳危险特性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的窒息性毒气,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它比空气稍轻,相对密度为0.97。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5%~74.2%(体积)。
一氧化碳极易燃烧,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遇明火或高热可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功能为携带和运输氧,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缺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表现:轻度者出现头疼、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全身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搏加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亡。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氧化碳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一氧化碳无色、无臭、无味,不易被人察觉而中毒!
一氧化碳防护措施(1)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措施是设备严加密闭,加强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罐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时,须有人监护。
(2)人体防护具体如下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受限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关闭阀门不能代替安装盲板!
中毒窒息事故的应急处置在中毒窒息事故的应急救援过程中,因为救援缺乏针对性、平时演练不够、救援器材不能满足要求、员工缺乏应急救援知识、盲目施救等原因,导致伤亡事故扩大的案例屡见不鲜,教训极其深刻。
因此,掌握一定的急救、互救知识,对受伤害人员进行及时和正确的救治,往往可以减轻伤害程度甚至挽救生命,同时也可为医护人员的到来争取时间。
自救
在可能或确已发生有毒气体泄漏的作业场所,当突然出现头晕、头疼、恶心、无力等症状时,必须想到有发生中毒的可能性,此刻应憋住气,迅速逆风跑出危险区。
如遇风向与火源、毒源方向相同时,应往侧面方向跑;
如果是在无围栏的高处,以最快的速度抓住东西或趴倒在上风侧,避免坠落;
如有可能,尽快启用报警设施,同时,迅速将身边能利用的衣服、毛巾、口罩等用水浸湿后,捂住口鼻脱离现场,以免吸入有毒气体。
互救
救援人员首先摸清被救者所处的环境,要选择合适的防毒面具,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将中毒者救出至空气新鲜处。救援人员应从上风、上坡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入。
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救援
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在场的领导应主动负责指挥,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设备,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
这一点非常重要,发生事故后抢救工作应分秒必争,但须沉着冷静并正确处理,不能盲目抢救,各行业都曾经发生过多起因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的事故。
受害者撤离现场后,在等待医务人员到来或送医前,可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如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进行抢救。
年底了,大家一定要注意按规操作!安全回家过年!
来源:头条号班组安全
监制:张瑞编审:涂培胜责编:张思考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