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疾病在前不久还是属于中老年人的专利,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重心放在了工作上,没有注意自己的身体,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加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饭,长期如此下去就很容易导致神经衰落,进而引发耳鸣症状。
人们常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体有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各司其职,相互作用影响,共同运营,身体才能保证健康,如果哪个出现了问题便会失去了平衡,那人体就会相应的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耳鸣的出现自然与五脏密不可分。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充沛,濡养耳窍,则听力聪敏;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容,心火肾水互交为用,心肾相交,则耳的功能得以健旺,反之则耳鸣;肝气通之于耳,肝胆互为表里,肝胆气机失调,肝气上逆、肝胆热盛,引发耳病;脾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脾健则耳窍得濡养而健旺。若脾气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耳窍,则耳鸣。因此中医可以从根本上找到身体是哪里出了问题,从根源上对症治疗耳鸣症状。
耳鸣往往是全身疾病的早期表现或提示,因此,治疗过程中,不应一味追求耳鸣症状的减轻,还需兼顾改善焦虑、睡眠状态及全身整体情况。一方面,饮食应尽量减少动物内脏、奶油等脂肪摄入,可以多吃些紫菜、虾皮、萝卜、黑木耳、鱼、牛肉、黄瓜等食物。另外,常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容易患上耳鸣,咖啡、酒精、抽烟等会加重病情。另一方面,应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或暴露在嘈杂环境中,也应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或接打电话时间过长、音量过大。中医治疗耳鸣有许多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日常可以一试。
中医辨证
1、脾虚失运:脾虚气血生化不足,经脉失养,见耳鸣日久,鸣声或强或弱,伴精神不振,短气乏力,纳差腹胀。
2、大便不实: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舌体胖有齿良,脉沉缓或沉弱。
3、肾阴不足: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鸣声如蝉,入夜尤甚,伴腰膝无力,五心烦热,或盗汗失眠,咽干口苦,舌红少苔,脉细数。
4、肝血亏虚:多因气血化源不足,或失血,或久病耗伤阴血,见耳鸣如蝉,神疲乏力,胁胀隐痛,失眠多梦,目涩流泪,视物昏花,头目眩晕,舌淡苔少,脉沉细。
5、风热侵袭:多由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侵袭肺卫所致,见一侧或双侧耳鸣,伴鼻塞流涕,咳嗽,咯痰而黄,头痛发热,心烦口渴,耳闭闷胀,舌红苔黄,脉浮数。
6、痰火上扰:素体痰湿较多,或嗜食肥甘厚味,痰浊内生,日久化热,上扰清窍。见耳内轰鸣,听力下降,耳闭而闷,头昏而沉,胸脘痞满,呕恶少食,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7、瘀血内阻:情志不遂,或外伤,或气滞血瘀,清阳不升,致清窍失养而耳鸣突发,伴头昏头痛,乏力气短,或寒热交作,舌苔薄白或黄,质暗或有瘀斑,脉沉或涩。
8、肝阳上亢:多因肝阴不足,阳气过旺,上阻耳窍所致。见耳鸣时轻时重,伴头痛头胀,胁胀口苦,嗳气呕恶,两目干涩,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白或黄,脉弦。
9、肾阳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操劳过度,或久病迁延。见耳鸣时作,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尿多清长,倦怠乏力,纳少便溏,或阳痿遗精,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沉弦或细弱。
总结:北京唐仁堂中医李艳波医生根据古代经典名方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不断潜心研究,根据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理论治疗经验配以“五行通络汤”来治疗耳鸣,逐渐被广大耳鸣患者认可并接受。
李主任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