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防控疫情显硬核,退役军人勇担当

致敬最可爱的人

总有这么一群人,当群众有困难时,他们挺身而出;总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他们就会冲锋在战场的最前线,他们就是退役军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文昌街道的退役军人们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担当作为,发扬敢打硬战的精神,坚定地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敬礼

          

我是党员,更是军人,有困难我应该第一个上!

              

魏国民,安裕中区社区工作人员中的一名老兵。年4月份患了脑梗,医生建议避免过度活动;而且再过两个月就退休了。但这个有着近40年党龄的老兵说:“只要组织需要,站岗、执勤、巡逻……我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在接到疫情防控任务的第一时间,他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入户宣传、排查,他样样在前,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叮嘱居民“尽量别出门”“别串亲戚了”“真有事出来一定要戴口罩”……现在这位老兵坚守在小区路口执勤的岗位上。

他说:“我是党员,更是军人,有困难我应该第一个上!这个时候不能退缩。”

退伍不褪色

            

“作为一名党员,随时要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军人的职责是时刻准备着,所以我就不能离开……”

胜利路社区57岁的退役军人魏文海,年入伍,在部队执行任务时双眼受伤,视神经萎缩,只能看到一片光亮,看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但是,1月26日接到疫情防控的通知后,他马上赶到居委会与大家一起搬桌子、拉防线、设劝返点。大家都劝他歇一歇,他说:“疫情防控就是时间和生命的赛跑,只要我还能看到一线光,我就不能离开。冲锋在前是军人的天职,这都是应该的。”

            

退役不退志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部队教育我们“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离队不离党!”

鑫海苑社区复退军人张友,母亲年12月在唐山做了左肺上叶切除手术。老人手术后身体虚弱,生活不能自理一直需要人照顾。张友是独生子,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把在遵化的妻子接来照顾母亲。年春节本来没有张友的值班任务,大年三十值班的同事临时有事,张友知道情况后主动承担了大年三十的值班任务,谁知,因为疫情防控,班一直上到了今天。他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部队教育我们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离队不离党。国家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有义务到疫情防控一线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最可爱的人

            

“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往哪里冲。”

王学明,花园里二段社区的一名退役军人,七级伤残,每天都要吃大把的药。在疫情当前,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说:“我是军人,同时也是一名老党员,退役不褪色。国有战,召必回”。连日来带着脑震荡后遗症造成的耳聋、耳鸣,头疼、头昏和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这位56岁的伤残军人连续11天积极投身于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冒着严寒和风雪,戴着唯一的防护装备—口罩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在辖区内逐户发放明白纸、拿着扩音器在小区巡回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在路口设卡值勤。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一句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退役军人的心声。

疫情防控工作中,文昌街道的名退役军人,活跃在社区的宣传、摸排、执勤、消毒的各个“战场”。

安裕中区的侯宝国,脑血栓后遗症导致双手都不灵活,仍坚守在看守路口的岗位上。

府君里社区的芦建军,青山溪语社区的张绍春,引滦社区的李功,阳光社区的卢岗,家里都有病重卧床的老人、亲人需要照顾,但他们义无反顾,依旧白天工作,晚上巡逻,到9点才回去。

府君里社区的张广军,有严重的腰病,但看守卡口,从未失守。

还有引滦社区的赵红军,本打算初一陪妻子去5年未回去的四川老家看望岳父母,但为了防控,他把亲情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

戎装变换,初心未改。文昌街道退役军人充分展现了人民子弟兵的硬核力量,他们是这场疫情防控红色阻击战中最可爱的人。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likework.net/jbgs/81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