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三国志》记载,曹操生前曾患一种疾病,病情反复无常。每次发病都是头部一侧剧烈疼痛,名医华佗亦不能为其根治,还因此丧命。这个长期折磨曹操的疾病,是“天下第一痛”——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发病幸高,涉及人群广泛的常见病。因其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故被列为导致残疾排名前5位的疾病。
有研究表明,当下约有21%的女性和6%的男性长期遭受偏头痛的折磨,其中,女性偏头痛比男性更频繁、更持久、更严重。到底偏头痛究竟是怎么引起的?
目前,医学上对于偏头痛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末明确,更多的医学研究认为,偏头痛的发作可能与遗传、饮食、内分泌以及精神因素、所处环境等有关。
常见的食物诱因包括含有谷氨酸钠的产品与含有硝酸钠的肉类,如培根、红酒、陈年奶酪、烟熏鱼等。除饮食因素外,酒精、突发性压力、大声喧哗、明亮的灯光和吸烟也可能是导致偏头痛的原因。
偏头痛的病因
头痛,是前额痛,还是后脑勺痛,是两边都痛,还是偏头痛,都要问清楚,因为中医认为头痛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
01、后头痛属于太阳膀胱头痛。
这包括脑后边的头痛,还有整个的颈项痛,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这些现象。后头痛的初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脉象如果浮缓的话,可以采用“桂枝汤”。
要是脉紧无汗的话,可以采用“麻黄汤”。这里不过多地介绍中药的药方,避免老百姓在药性、药理不清的情况下乱用药,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医院咨询一下医生,以便对证下药。
02、前额头痛属于阳明胃头痛。
像前额痛、眉棱骨疼、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胃经头痛。一般来讲,“葛根汤”之类治胃病的中药对治疗阳明胃头痛很有效果。
03、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
症状有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两侧头痛宜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果是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尤其是经期过后的妇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现左边的偏头疼。如果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
04、头痛而重为太阴脾湿头痛。
在中医里又叫做头如裹,就像头上裹着一顶湿帽子一样,头重抬不起来。同时还伴有四肢酸疼且体感冷,出现呕吐、食不下的问题。
在过去,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脾气挺大的老太太,她们头上会勒一个带子来止痛,这就是她们平时吃得好,又不怎么运动,好多管闲事,体内湿气不化,所以才造成了湿头痛。
05、头痛而咽喉干痛为少阴心肾头痛。
会出现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一般可服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来治疗。
06、头顶痛为厥阴肝头痛。
症状为干呕吐、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这病多与年轻时纵欲过度有关。
07、还有一种头痛叫血虚头痛,症状是习惯性摇头
治疗这个病会用到当归补血汤。这副药里需要用到黄芪和当归两味药,而黄芪的用量一定要大于当归四到五倍。懂点儿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黄芪是用来补气的,当归是用来补血的。
那么既然是血虚头痛,为什么补气的黄芪的用量反而要大于补血的当归呢?这其实就是中医里一个很重要的医理,叫做“气为血之帅”。血需要靠气机往上带,如果气不能够把血带上来的话,就补不了血,达不到治病的疗效。所以有这样一个玄机在里边。
08、还有一种是淤血头痛。
如果头部内有淤血的话,就会头痛。进一步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癫痫。主要症状是出现呕吐。当患者出现喷射状呕吐的话,一定要及时地找医生医治。
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
1、偏头痛:
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
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具体方法:请先用您的大拇指找到头部的痛点,然后边揉边推,先把里面的筋给推开,再赶紧揉外关穴,头痛马上就能缓解。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
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
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
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
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5
5.头痛如裹:
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
属厥阴经病
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
属太阳经病。
可以按摩膀胱经的京骨穴,以及小肠经的后溪穴、前谷穴。
8、头颈僵痛:
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9、肾虚头痛:
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10、一侧头痛:
“左肝右肺”诱发一侧的头痛
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
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
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
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11、淤血头痛:
头部内有淤血有关
当头部内有淤血的话,主要症状是经常出现顽固性头痛呕吐,请您一定要及时就医。
12、酒后头痛:
十指梳头,特别是两侧胆经。其中率谷穴治酒后头痛有特效
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针灸资生经》
有记载:“风池疗脑痛”,艾灸风池穴能够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痛和紧张情绪。
如何缓解偏头痛
以下行为能够帮助我们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以及发作时的头痛程度,备受偏头痛折磨的你,赶快看过来。
艾灸缓解偏头痛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头部是人的最高点,也是最易受到风邪侵袭的部位。从中医理论讲,偏头痛属于中医的“头风病”范畴,乃风邪侵入头部经络,导致经络不通,从而产生痛症,即所谓“不通则痛”。艾灸以下穴位可疏通经络、提升阳气,使头部气血运行顺畅,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缓解偏头痛症状。
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针灸资生经》有记载:“风池疗脑痛”,艾灸风池穴能够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痛和紧张情绪。
百会穴:位于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百会穴位于头部,自然与头面五官有密切联系。
艾灸此穴可通络止痛、疏散风寒、息风定眩,调理肝阳上六、气血不足、风邪侵袭等诸多原因引起的头面部疾病,如头痛、眩晕、耳鸣、耳等。
率谷穴:位于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中医认为调理偏头痛还要疏通胆经,率谷穴是足少阳胆经上的腧穴,艾灸此穴有降浊祛湿、疏风活络、镇静止痛、平肝熄风的作用,是改善偏头痛的“特效穴”。
外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腕横纹向上二寸处。艾灸外关穴可以把三焦经络上的阳气调动起来,使清阳生发直达头部,达到驱除风邪、清热止痛的作用。
除了以上提到的艾灸方法外,以下方法也具有缓解效果:
1、调暗室内光线,安静地睡上半个小时。
研究发现,头痛和视神经有密切关系—一光线就像嵌入人体神经元内的电极,连接着疼痛神经,当光线明亮时,常痛神经的活动性就会增强;光线熄灭后,这种活动性一般持续20分钟左右就会减弱。因此在偏头痛发作时,不妨将室内光线调暗,安静躺下休息,一般来说,只要睡上半个小时,偏头痛就会有所减缓。
2、监控触发因素,减少发作频率。
当人体过度劳累、情绪暴躁、吃了某些食物、熬夜、失眠、天气变化或身处吵闹环境中都有可能引起偏头痛。
如果你发现自己患了偏头痛,建议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记录头痛发作的时间、时长,记住自己在偏头痛之前做
过或吃过的东西,并加以防范,可以有效监控触发因素,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
3、学会控制和处理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情绪波动对脑部血液流动和脑部功能有特别大的影响,强烈的情绪波动容易引起偏头痛,因此,平常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选择适当的方式缓解生活当中的压力,切忌大喜大悲。坚特有规律的锻炼也有助于预防偏头痛,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释放负能量,将不良情绪通过运动发泄出来,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积极向上的活力。
4、饮食上戒烟酒,有些食物要忌口。
容易诱发头痛的食物除上述所说的培根、红酒、陈年奶酪、烟熏鱼外,巧克力、生乳制品、冰淇淋、柑橘类水果等也是比较“危险”的食品,日常生活中少吃为宜,同时最好戒烟酒。
另外,偏头痛人群镁合呈较低,因此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镁的食物,比如香蕉、坚果、荞面等,可以改善偏头痛的症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