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此特意整理了远斌老师的春节系列文章,全面为您全面讲解春节中遇到的育儿问题,帮助您一家人渡过一个祥和、美满的新春佳节!本系列包括以下六个主题(本文为第四篇)。
春节习俗的意义
远斌老师话春节之二:钱既可以变成物质,也可以变成精神
远斌老师话春节之三——拜年和家庭关系处理
远斌老师话春节之四——春节期间如何保护好孩子身体和感官?(本篇)
远斌老师话春节之五——春节期间的生活节奏和外出旅行
远斌老师话春节之六——如何处理孩子间的问题
◆◆◆
上一篇谈到《拜年和家庭关系处理》,现在我们来看看在春节期间不可避免的聚餐、零食、屏幕、鞭炮等问题,父母该注意些什么,才能保护好孩子的身体和感官。
聚餐——父母要控制好孩子吃的量和种类亲朋好友聚餐的时候,大家在一起抽烟、喝酒,谈论些不适合孩子听的内容。最理想的是:单独开一个饭桌,小朋友和有个照顾孩子的人一起吃,这样就避免吸二手烟或听到孩子不该听到的话,或因为酒席时间过长,孩子坐不住。如果吃饭时间比较晚,提前准备好孩子的吃的,避免孩子因为太饿而吃的过多。
餐桌上比较合适孩子的位置,是坐在一个死角里,这样孩子不会跑来跑去,妈妈陪在旁边和孩子一起吃,控制孩子吃的量和种类。最好不让孩子和其他孩子坐在一起,或坐在老人旁边,容易失控。
在吃饭的时候,要准备一个盘子,把适合孩子吃的食物夹到盘子里。餐桌上如果有甜的、油腻的或重口味的食物,是不是可以吃?大过年的喜庆日子,老人准备了一大桌吃的,你这不让吃、那也不让吃,会大煞风景。可以吃,但吃多少?要为孩子建立好吃的顺序,健康的先吃,孩子想吃、但不健康的排在后面吃。不适合孩子吃的,当妈的就多吃些,以免孩子吃的过多。这样在有为的层面,成人要帮孩子把握。
如果孩子吃的过多、过于油腻,可以带孩子出去散步、做家务或做运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消化不好,一方面是吃的过多,营养太丰富;另一方面吃的多,淤积在体内,吃完要是再看电视,身体没有运动,血液又供应到头脑,消化系统就缺血了。所以适当的工作可以帮助消化。
如果孩子已经消化不良,大便干燥,可以用热敷、或按摩小腹和小腿肚,来缓解春节饮食带来的负担。
零食——尽量把危害降到最低是成人的责任大部分零食都是高糖高盐、有很多添加剂、防腐剂之类的东西。糖会让孩子兴奋,让孩子的神经系统兴奋超载,消化系统瘫痪。我们吃的食物大部分都可以转化成糖,通过消化、咀嚼、运输、储存和吸收,用的时候再把它释放出来。当吃到高糖的零食就不一样了,这个过程就被绕过了。
所以短期内会看到孩子兴奋、躁动、过度活跃的表现;过后会显得有点沮丧,甚至又开始找糖吃。那么长期来看会破坏孩子的脾胃,妨碍孩子的成长,对糖产生依赖。所以零食是孩子脾胃的大敌,身体不好、消化不好、大便不准时、生长发育不好的孩子要慎重吃零食。
如何避免孩子吃零食?
1、先跟其他人打好招呼,尽量不买,已经买了,能藏的先藏起来,或者只拿出一小部分,其他收起来。
2、控制吃零食的时间、量、节奏和频率,如尽量在饭后吃,不在饭前吃。
3、用一些相对健康的零食替代不健康的零食,例如可以自己做一些小点心,当其他孩子吃零食的时候,可以把你带去的零食拿给孩子吃。一个孩子可以接受我吃我妈妈准备的,他吃他妈妈准备的。但小朋友很难接受别人有的吃而自己没的吃。如果零食在小朋友之间已经传开了,把一小部分给孩子,大部分的收起来,将危害降低,这都是一个负责任的成人应该采取的措施。
4、如果一定要吃零食,想办法让孩子们坐下来,再分好一起吃,而不是出去边玩边吃,这样也可以减少零食的副作用。
屏幕——用健康的家庭游戏引导孩子春节期间我们会看春节晚会,孩子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屏幕。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屏幕对孩子是有刺激的,既损伤了孩子主动的在头脑中生成图景的能力,又浪费了孩子通过非屏幕与人互动社交的时间,同时让血液进入头部,影响到消化系统的血液去消化食物,造成消化不良,最后还会严重影响到睡眠。
那究竟让不让孩子碰屏幕呢?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去别人家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屏幕,那就尽量推迟去那个地方的时间。如果需要按时到,可以借故把孩子带离那个环境。而不是去了后说把电视关了,可能爷爷在看了,这是对老人的不尊重。借故把孩子带走,让孩子脱离那个环境,创造对孩子有利的环境。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孩子无聊的时候,大人聊天、打麻将,孩子没有什么可以做的,只有看屏幕。
我们可以下棋、打扑克、玩拼图,可以听奶奶讲故事,可以跟奶奶一起包饺子...我们要说“我们现在可以做什么”,而不是说“不可以”,来避免孩子接触屏幕的时间。
当然,尽力就好,如果实在不能避免也没关系,看过以后,到时间就带回家,早点睡觉,平复屏幕的刺激,毕竟是春节。
总结起来,家长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控制时间,让屏幕出现在孩子面前的时间尽量减少;
2、找到一些玩具,创造利于孩子不看屏幕的环境;
3、如果电视在客厅,就领孩子去另外一个房间,脱离这个屏幕环境;
4、跟孩子一起在人与人之间做一些事情。
鞭炮——保护好孩子的耳鼓,避免感官刺激春节里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鞭炮。
其实不光鞭炮,春节期间声、光的刺激都比平时多很多倍。包括有些家庭夜晚不熄灯,天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响,在家K歌,大人说话声音很吵,这些感官的刺激都会在春节期间,让孩子疲惫的身体更加受影响。
还有的孩子,运动量比较少,脾胃运化功能弱,同时孩子肌肉的肌张力比较小。肌张力不够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耳鼓里面也有一块肌肉,是用来平复外界声音对耳膜的刺激,声音刺激后,耳膜就变得有弹性可以适应那种刺激。但当外界刺激太过于强烈时,肌肉太紧张了,不能缓解这个刺激,就会出现耳鸣。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小宝宝和老人身上,以及神经过度紧张,包括长期失眠和身体不放松的人身上。现在这种情况在孩子身上出现的越来越多。
耳鼓里面肌张力太弱的孩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他对声音的耐受力比较差一些。换句话说,外界有强的刺激进到耳朵里时,耳朵里的肌肉没有那么好的弹性来平复声音对耳朵的影响。
放鞭炮,耳朵会嗡嗡的耳鸣,有些孩子对这种嗡嗡的声音很久都不能消失,甚至会出现疼痛。我们会看到有的孩子在听到很大的声音时会跑开,在幼儿园孩子们大声唱歌的时候,有的孩子会捂耳朵跑开,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简单地说:我的孩子听到放鞭炮就跑开,胆儿太小了,要锻炼锻炼。有些爸爸会有这种想法,其实我们要从生理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事情。
治本的方法就是:每天让孩子多做一些穿衣服、穿鞋之类事情来强化身体的肌肉;通过早点上床睡觉强化脾胃,让身体修复,更有力量,肌张力更强。
过年期间,大家很难一下子就做到这一点。那么可以准备工具:眼罩、口罩、耳塞、耳麦——春节感官四件套。我们不能改变外在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要给孩子做好保护。
如果有光的环境下,身体就会觉得现在还没有天黑,不需要睡觉。所以孩子身体在春节期间容易过度疲劳,总觉得天还没黑,等到真正困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困了,孩子会情绪不好。所以眼罩可以帮助孩子屏蔽这些光。耳塞和耳麦可以屏蔽声音。
口罩可以让孩子在大马路上避免吸入放鞭炮产生的气味,也可以缓解空气一下子通过鼻子进入肺部,给肺部造成紧张,引起呼吸道感染。因为过年期间孩子的整个身体都很紧,肺部就是首当其冲的一个部位,所以春节期间感冒的、支气管发炎的也很多。
春节期间声、光的过度刺激,表现在晚上睡觉时会晚睡,或者睡不安,严重惊吓过度的,晚上会尿床。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热敷的方式,热敷肾部、腹部、小腿肚和脚。用热水袋帮助孩子平复过年带给他的过度刺激。
小结一方面我们要对节日做妥协,另一方面我们要用有为的方式抵消春节带来的危害。总之,我们想尽办法让孩子融入节庆氛围,不煞风景的同时,将危害降到最低。
喜欢这一期的分享吗
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