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谷SI2清热通经,主治后头痛耳

北京皮肤科诚信医院 http://m.39.net/pf/a_7805810.html

前谷(SI2)

小肠经的第2个穴位。小肠经荥穴,属水。

定位:

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穴名释意:

前与后,是互相对待之意。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会”,亦称溪。小指本节前方第二节之后方凹陷处为前谷;本节后方第五掌骨之前方为后谿。

穴位含义:

前,与后相对,指本穴气血作用于人体的前面也。谷,两山的中空部位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少泽穴传来的天部湿热水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散热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体部位为胸腹前部,故名。

小肠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气血物质的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冷降之雨如极细小的水流,故为小肠经荥穴。

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冷降地部,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功效:疏风清热,清利头目,通经通乳。主治:

目痛,头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穴位配伍:

前谷穴配腕骨穴、龈交穴,可治目生白翳。

前谷穴配阳溪穴、二间穴、大陵穴,可治目痛。

前谷穴配阳池穴、合谷穴,可治热病汗不出。

前谷配耳门穴、翳风穴,可治耳鸣。

操作:

直刺0.3-0.5寸。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0分钟。

典籍摘要:

《针灸甲乙经》:目中白翳,目痛泣出,前谷主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likework.net/lcjc/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