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一个奇怪的现象,调理身体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说到“偏方”这个词,但是只有中医才有偏方,西医只有严谨的数据、临床。为什么只有中医才讲偏方呢?为什么是偏方,不是“正方”呢?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关偏方的故事。几个人得了一样的疾病,其中一个人用偏方调好了,其他人却不一定见效,所以偏方不能像降压药、降糖药这样名正言顺,并统一标准化地去做宣传和治病。
却没有人去反思两个奇怪的现象:
第一,西药治不好的病,偏方竟然调好了;
第二,这个偏方对其他得一样病的人却没有效果。
还有一个更奇怪的现象,全世界能治疗疑难杂症的全是中医,这又是为什么?西医讲的是统一标准化,用数据说话,只要检查的数据一样就是一样的病,开一样的药,不能用指标和数据确定的疾病,或者是治不好的病就定义成疑难杂症。当我把偏方和疑难杂症放在一起研究的时候恍然大悟,偏方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疑难杂症也是一个不能被专业确定的因素,这两个不确定的因素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
有可能你自己都能调好自己的疾病,更有可能疑难杂症被偏方解决掉,这不就是“负负得正”的原理吗?我不是让大家去研究偏方,或用偏方去调理疾病,而是用偏方的逻辑去解决疾病。有的人头疼几年、十几年,医院都检查了,就是治不好,唯一的办法就是吃止痛药。我就用偏方的逻辑给大家翻译头疼。
我问大家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头疼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或者在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有的人说一低头就会头疼,不能再长时间看手机了,或者是不能再伏案工作了。从专业的角度讲,人的脊椎里有血管和神经。你长期低头,颈椎就会错位,压迫神经,就会半身麻木,疼痛还可能会向腕部、手指放射;压迫血管,就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偏头疼、头晕、眩晕、视力障碍、耳鸣、突然摔倒等症状。就像别人拿水管浇花时你用脚踩住了水管,水管就会因压力变大出现一端鼓胀,这和颈椎病压迫血管、神经使人颅压增大的道理一样。
我相信医生的解释是对的,这种头疼是循环不好、供血不足导致的。但没有办法解决,因为没有药物可以打通微循环,更没有药物来替代你错误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期低头玩手机,习惯不改,这个头疼病就是反反复复的世界疑难杂症。结果有一天,一个人给你一个偏方,让你艾灸、热敷,或者是让你去打一个月的羽毛球,经常抬抬头,有可能你这个头疼就奇迹般地被这样简单的中医或运动的偏方给调好了。
又有人说他头疼,我问他什么情况下容易痛?他说一吹空调、一换季、洗完头以后没吹干或者是冬天不戴帽子就会痛得厉害。我问他怎么得的这个病,经常听到的答案是年轻时喜欢拿凉水洗头;有冬天掉到湖水里的经历;坐月子的时候嫌热,开了窗户;办公室的空调就在头上面。很显然这是因为头受寒了,在医院查不出原因,没有一个仪器是检查寒的。
同样,医生的解释还是对的,这种头疼是循环不好、供血不足导致的。你只能吃镇痛药来缓解,不能根治。这时有人让你用矿盐在微波炉加热后在肩颈和头部热敷。矿盐会吸潮,下雨天会提前反映出潮湿,当你用矿盐热敷时热量进入身体,湿气、寒气就会被吸出来。现在除了汗蒸、火疗、艾灸、药浴等,还有更高科技的去寒湿技术,比如红外线、能量仓等。又一个吃了很久的药不能治愈的偏头疼患者被养生的偏方给调好了。
第三个人也说头疼,我问他什么情况下痛。他说天一热就会头疼。天冷,心脑血管疾病容易突发,是因为天冷血管收缩让压力变大。用逆向思维理解,天热,人的血管扩张,但血量还是那么多,这就相当于同样的水量你换了一根粗管子,压力变小,就压不到远处、高处。人的最高处不就是头部吗?所以天热时,血管扩张,大脑的血量供不上去,血又是运送氧气的,这时你的大脑就会处于缺氧状态,跟高原反应缺氧一模一样。为什么夏天别人头不痛,你会头疼?这是贫血或低血糖的信号,医生的解释同样是对的,这种头疼是循环不好、供血不足导致的。难道你想一辈子一头疼就吃止痛片吗?这个时候有人让你吃阿胶糕补气血,或者补蛋白,竟然调好了你的头疼。又一个偏方的奇迹。
第四个人很好奇地说:“我也头疼,只要一喝酒、一熬夜、一生气就会头疼。”这些行为伤什么?伤肝脏。这也有可能是高血压或脑梗的前兆,血液里的“毒素”堵住小血管是头疼,堵住大血管就容易形成脑梗或脑出血。很多年轻人猝死的前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头疼,如果有人给你一个排毒或减肥的食疗偏方,就有可能调好这个头疼,甚至救你一命。
这四种头疼的调理方案不一样。第一个是改变生活习惯,局部给温度;第二个是排出身体的寒湿气;第三个是补气血;第四个是排出血液和肝脏的毒素。还有很多头疼的例子,没有给大家一一解读,大家可以根据我给的这几个方向自己找病因,自己调身体。
大部分疾病可以用这个逻辑去推理,寻找病因,找到病因就等于找到了解决方案。很多患脑肿瘤的人也会头疼,问他们什么情况下会头疼,他们会说没有规律。找不到规律就更应该谨慎,有可能是某个大病前期的信号。
这四个调理方案是不一样的,你不能用西医的理论去对待,有人一头疼就拿出你的止疼片。西医这种统一标准化治疗忽略了个体差异,很多病只能一辈子吃药,变成世界疑难杂症。恰恰偏方尊重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调理,一一对应,不把这个人的调理方案给得同样病的其他人。用偏方来解释,就是偏方这个不确定因素调好了不能被确诊的疑难杂症,这就是我所说的“负负得正”。
就像两个孩子都在哭,一个因为饿,一个因为挨打、被欺负。第一个孩子给了馒头不哭了,就像用偏方调好了一个病。你问我用的是什么方法,我说给馒头。然后你很兴奋地给第二个孩子馒头吃,结果不见效,你就说这个偏方对他没用,其实第二个孩子给馒头是不能解决被打的问题的,这也是我经常说的“西医治病,中医调病因”。西医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哭上面,他们用最快的办法让孩子不哭。结果这两个孩子继续一个挨饿,一个挨打,最后医生给出的结论是这个问题一辈子解决不掉,孩子哭是世界疑难杂症。过了一段时间,噩耗传来,一个被饿死了,一个被打死了,听说是“哭”的并发症。所有的人开始害怕哭这个病,孩子一哭,医院去治疗,医院看病挂号这么难。这就是“谁管果没结果,谁管因能去根”。
几十年与患者打交道的经验积累才能造就一个合格的中医。经验永远不可能被冷冰冰的数据代替,因为经验是在个体变化中找不变的规律,而西医是用不变的检查数据解决变化的疾病。读懂这句话你就读懂了中西医文化传承的区别。这就是我所讲的中西医区别之八,中医的个体差异化调理和西医统一标准化治疗的区别。
——摘自《健康观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