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综合知识一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是卧位时血压正常,直立时血压迅速而显著降低,但心率无变化。血压降低可产生一系列脑缺血、缺氧表现,轻者直立时逐渐发生眩晕;重者立即发生晕厥,被迫长期卧床休息,卧下后眩晕或晕厥症状能缓解。

——

治疗方法

取穴百会、关元、气海、足三里。在百会穴以艾卷施温和灸,每次20分;在关元、气海、足三里穴以艾炷施直接灸,每穴灸5~7壮,灸至穴位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灸时施用补法,即不吹活,待其燃尽后去之,然后手按其孔穴。以上灸治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2~3天再行下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打通这1穴,经络全通不生病!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也常有人说:“年轻不养生,老了养医生”,可见养生的重要性。人的一生,就是阳气由盛转衰的一个过程,阳气是一个人健康的根本,养生就是护阳,越早养生,越受益、越健康长寿。

艾灸扶阳补正

艾灸就是一种扶阳补正、祛瘀散寒、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阴阳的中医疗法。艾为纯阳之草,灸为纯阳之火,对人体阳气的提升,有神奇的效果。

坚持艾灸一个月、一年、甚至更长,就会发现,气血充足了,眼睛清澈明亮了,神采奕奕,精气神十足,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

因为艾灸,通过经络将正气注入你的体内,循经导向,找到身体中的寒湿病灶,并将它们排出去,让人体脏腑阴阳平衡、气血正常运行,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认为,人体的肚脐就是一个重要穴位,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它就是神阙穴,温灸此穴,能够温补脾肾、健脾益胃、宁心安神、祛风除湿、调和气血,还能够为肝提供持久的动力。当人体气血畅通时,自然百病皆消。

神阙穴:生命之蒂

《针灸资生经》记载:“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灸脐中一壮故也。”

神阙穴是调理养生的大穴,处于任脉上阳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也是人体多条经脉流动的要冲。

人在生命之初,依靠脐带从母体吸收营养,并靠胎盘来呼吸,而脐带和胎盘紧紧连接在脐中,可以说神阙穴是人的生命之根蒂。

温灸神阙穴,可使人体百脉畅通、气血调和,从而使人真气充沛、精神饱满、益寿延年。

神阙穴:天然药穴

神阙被视为“天然药穴”,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以药敷脐是脐疗法中的重要手段。

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有一奇穴,灸它通治一切妇科病!(男士也有效)

女福穴:上天送给女人的特别礼物!

顾名思义,女福穴就是给女人带来福气的大穴。它位于外踝前侧约一寸的地方,肌肉微凸,极易辨认,可以用压痛法取准,也就是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压哪里,每次按8分钟,酸胀感越强烈越有效。

女福穴止痛效果好,对于妇科疾病的一切疼痛,如痛经、产后子宫收缩疼痛,以及女子许许多多莫名其妙的疼痛等,都有显著疗效。

“女福穴”,是周尔晋先生发现并命名的。当年周先生在安徽定远的时候,有一位妇女3次产后都患有子宫收缩痛。她第二次产后发病的时候,周老用耳穴给治好了,到了第三次发病的时候,病情更为严重,而且小便不通,疼痛不已,耳穴也毫无效果了。周老当时想:脚乃是肾、肝、脾3经的聚集之处,在脚上是否能找到治疗该病的高升点呢?果然,在她脚外踝前不到一寸的地方,周先生找到了一处非常明显的压痛点,指压下去,5分钟后,这位产妇不痛了,小便也通畅了。

此后,周老用这个穴给许多妇女解除了各种妇科病痛,久而久之,他就把这个位置作为一个穴固定下来,并取名为“女福穴”。

周尔晋:著名老中医,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人,义务行医39年,总结出不用吃药和打针就能治愈疾病的一种全新的中医外治法。著有《人体X形平衡》、《人体药库学》等。他发现的一个新穴,对于治疗妇科病有奇效,被命名为“女福穴”。

女福穴位于外踝前侧约一寸处,肌肉微凸,极易辩认,可以用压痛法取准,即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压哪里。每次按八分钟。

女福穴止痛效果强,十分钟内解除产妇宫缩痛,极其效验,可治妇女痛经病,宫缩痛,其它的一些妇科疼痛效果都很显著,接扎手术后遗症,上环后不适等等,该穴还有强壮腰腿功能,对腰椎病与瘫痪病有配合医疗作用。

很多女性同胞会问,怎么使用呢?

首先你要在脚背上找到女福穴,还要按上去很痛,如果不痛,那么你得换别的方法了。

找到疼痛点后,你按压双脚的女福穴各10分钟;然后再按压手臂上的女福穴相应点8分钟。一天可以多次!

女福穴,对男性疾病如前列腺炎等也有疗效,该穴还有哪些医疗作用,有待探索。

风湿寒性关节痛,艾灸此穴,有效率百分百!

?

?

艾灸方法

膏肓灸法:患者平坐床上,屈膝抵胸。前臂交叉,双手扶膝,低头,面额抵于手背,使两肩胛骨充分张开,在平第四胸椎棘突下,肩胛骨内侧缘骨缝处按压,觉胸肋间困痛,传至手臂,即是膏肓穴。

配穴:气海、足三里;足背冷痛者加至阴穴。

膏肓穴以大艾炷灸30分钟,再使患者平卧,取气海、足三里3穴,大艾炷各灸15分钟。若需加灸至阴穴,则与灸膏肓穴同时进行。小艾炷两侧各15分钟。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

?

?艾友反馈:艾灸11天,血糖降了!

高血糖患者的伤口不容易愈合,所以在艾灸时以温和灸为主,每次每个穴位的艾灸时间以不超过20分钟为佳。

灸法

艾灸取穴:肺俞穴、脾俞穴、大椎穴、足三里穴

操作:

最好是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20分钟左右,艾灸一周休息2天。

治疗原理:

本病所选穴位具有补充人体元阳、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的功效,从根源上调节人体的元阳,促进阴阳达到新的平衡,使五脏六腑,尤其是肺、脾、肾的功能恢复正常,从而使糖尿病所致的机体气血亏虚的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运动疗法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运动速度,而肌肉运动会消耗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经常锻炼,每周至少3次以上。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不要超过1小时,运动时长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及运动后恢复正常呼吸频率的时间。一般宜进行散步、打羽毛球、慢跑等有氧运动。

艾灸治痔疮,快而有效!

关键词:艾灸/痔点/治疗内外痔/疮愈

我从事针灸近30年,临床上经过探索和观察,我采用艾灸“痔点”治疗内、外痔疮患者50余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1、一般资料

50例病人中男31例,女19例。20~35岁15例,35~50岁25例,50岁以上10例,病程1—3年30例,3~5年20例。内痔18例,外痔20例,混合痔12例。

2、施术部位及方法

施术部位:在腰部的肾俞穴至大肠俞穴之间寻找瘀点,一般为红色或紫色点(但要与本身皮肤的红痔区别),颜色越深,说明痔疮程度重,病程久。

方法:可采取着肤灸、隔姜灸、悬灸3种方法。着肤灸一般每个点1-3壮,隔姜灸一般3~7壮,悬灸10~15分钟,均为3天1次,5次1个疗程。

3、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肛门体检痔核脱落,皮肤光滑,无任何临床症状。半年后无复发。

好转:治疗后肛门体检皮肤光滑、平整。一般无症状,但在食辛辣刺激物后有反应。

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4、治疗结果

内痔18例中全部痊愈,其中男15例,女3例。

外痔20例中痊愈18例,好转2例,其中男15例,女5例。

混合痔12倒中痊愈10例,好转1例,无效1例。其中男5例,女7例,无效1例为女性。

5、典型病例

张xx,女,24岁.未婚,彩印工人。年10月27日就诊。自诉大便时肛门坠胀。每次有鲜血数滴流出,先便后血,疼痛难忍:小便不利,便前精神十分紧张,口渴,舌红脉数。在肾俞与大肠俞之间找“痔点”双侧(痔疮反应点)。其状绿豆大小,色深红,压之不褪色。在此点施以悬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治疗2次后,小便利,血止,连灸4次,渚症消失,巩固3次而愈,至今年余未复发。

熊xx,男,37岁,已婚,汽车司机。年4月20日就诊。自述大便时出血已2年余,先血后便,色为鲜红,肛门坠胀,平常喜吃油腻。尤其嗜好大蒜、辣椒。症见短气懒言,食少乏力,舌淡脉弱。选好“痔点”(双侧)用隔姜灸法,每穴灸7壮。5次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大便血止,解便利,食欲增加,精神转佳,嘱其少食辛辣食物,再巩固1疗程。诸症消失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6、体会

痔疮临床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类。本病多因久坐久立,负重远行;或泻痢日久,长期便秘;或饮食失调,嗜食辛辣甘肥;或劳倦,胎产等而发病。

病例1彩印工人,由于长期坐位操作,以致肛部气血滞滞,淤血滞于肛门而生痔核。病例2由于过食油腻、辛辣,胃肠湿热内阻,导致肛门气血不调,络脉淤滞,蕴生湿热而成痔疮。根据其病因病机,治宜调理气血,消淤祛滞。

取肾俞与太肠俞之间的“痔点”或皮肤异点,艾灸施治。灸“痔点”在肾俞与大肠俞之间,正在膀胱径之循行的通路上。(灵枢.经别》篇说:“足太阳之正,别人于瞩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人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施灸此点,能温通疏导膀胱经气而消淤滞。肾为先天之本,且与膀胱相表里,灸此点以扶先天之本。有补后无不足之意。标本兼施,故能获取捷效。

?

艾灸痊愈糖尿病有高招!

高血糖的艾灸,做艾灸时,一定要注意火力,火头离皮肤3-4厘米为好,小心烫伤!

糖尿病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体内有胰岛功能减退和胰岛素作用缺陷。典型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即“三多一少”症状。

从中医血气理论来谈糖尿病的成因,当人体的血气在长期处于消耗大于生产的下降趋势,也就是长期处于透支状态时,这就是中医常说的“阴虚”体质,长此以往,人体脏器内的血液会逐渐减少,骨头中的骨髓也会日渐衰减。

如果可供透支的能量已用完,又会去把肌肉转化成能量来消耗。慢慢体力大不如前.....糖尿病的各种症状就会显现。

艾灸治疗

从检测报告中已知你的血糖高了,那么你早已经处于“气血两虚”的状态了,这时,通过艾灸来培补人体正气,调节血糖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研究显示,高血糖患者采用艾灸疗法,可以调节胰岛素分泌水平,也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功能,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增强体质,明显提高免疫功能。

记住重要一点:

糖尿病取穴分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扶正的穴位,比如:足三里,另一部分就是降糖的穴位,起到益阴润燥的作用,今天就讲讲这部分穴位。

中医的艾灸降糖,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恢复自身的调节功能,对人体的五脏六腑是没有任何损伤的!

1,一穴见效的胰俞穴

胰俞属经外奇穴,它是治疗消渴(糖尿病)的经验效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用这个穴位调理很有效果。

,

配穴:阳池、三焦俞、足三里

阳池可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

三焦俞可利水通淋、清热利湿、利水强腰;

足三里是补益大穴,对长期气血双虚的高血糖患者培补元气是最佳选择。

艾灸方法:一天一次,每穴每次20分钟;艾灸2天休息一天。初学者开始时间可以减短为每次每穴10分钟,慢慢延长。

2,昨天的头条文章专门提到过“荥主身热”,就是说每条经络上的荥穴,对相对应经络瘀堵引起的“热症”是有效的!消渴症(糖尿病)就属于热症的范畴。

临床上有2个荥穴对糖尿病效果明显:

一个是肾经上的荥穴“然谷穴”;

一个是三焦经上的荥穴“液门穴”。

如果各位血糖高的艾友,冬天艾灸后背不方便,那么脚上的然谷穴和手上的液门穴艾灸起来就方便多了。

孙思邈说:重灸此穴,没有治不好的顽疾!

?

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

这个穴位到底是什么呢?大家都听过,但是都没用过!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时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药王孙思邈的意思是:这些人医术低,只要找到膏盲穴,并灸它,任何病都会好!

这个穴位真的那么神奇吗?一起来看看。

打开膏肓穴,百病都难藏

药王孙思邈艾灸养生高寿岁。并在《千金方·杂病论》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

“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膏肓这个穴位比较隐蔽,针不方便扎进去,手也难以按到,想要活动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艾灸和自我锻炼。

膏肓穴视频

取穴方法:膏肓穴是人体膀胱经上的一个大穴,在后背肩胛骨旁。取穴时,病人坐位,双手交叉紧抱双肩,肘关节贴近胸前,将肩胛骨打开,从大椎穴向下找到第四胸椎棘突下,再旁开三寸处。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深层的风寒湿毒瘀血灸出来。

艾灸膏肓穴的疗效很明显,也会让人很愿意去做:艾灸三两天肚子会咕咕响,气很足;

体质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应,比如肚子或腿发凉。还有的可能会发汗或嗝气。

如果灸一个星期,一点动静都没用,说明身体很干净。

艾灸方法:最佳方法当然是直接灸或者隔姜灸;如果艾友们自己艾灸不方便,那么可以在这里扣上竹制艾灸盒,左右各艾灸30分钟,一周3次,做做保健灸。

独穴治疗子宫肌瘤,妙!

按中医的说法,这个病叫“石瘕”,30岁以上的妇女容易得这种病,是妇科多发病。西医又把子宫肌瘤叫做子宫纤维肌瘤,是子宫的实性、良性肿瘤,女性得这个病,可能与雌激素的刺激有关。

得了子宫肌瘤的女性,一般来说会有这样的症状:

1、子宫逐渐长大,较坚硬,触摸下腹部有肿块,一般无触痛;2、时感腹痛,月经量多,或带经时间过长,或有带下;3、腰酸痛,身倦乏力,头晕、心慌、五心烦热;4、舌淡,脉缓而细弱。

中医认为此病多半是由于情志失调、忧思过度,引起肝脾不和,导致冲任功能紊乱,气血瘀积,或痰湿凝滞郁久而成积。如果病人久病失血,就会气血双亏,出现体虚病实的病症。

子宫肌瘤灸痞根

痞根——经外奇穴。痞,就是痞块的意思,“痞根”的意思就是指难消痞块可除根。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

背部正中与脐中平行的位置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再往上数一节凹陷处就是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一寸相当于患者拇指背横纹处的宽度

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的功效,缓解治疗胃痛、反胃、胃炎等作用。针扎或艾灸这个穴位,可以治疗痞块、肝脾肿大、疝痛、腰痛、肠炎、咳逆、胃痉挛、胃炎、胃扩张、肝炎、肝脾肿大、腰肌劳损、肾下垂等病。

冬季养腿,常灸6个穴位!

根好树才能活着,腿好人才能健康!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脚根。四根的根本,是脚根。

“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腿是疾病反映区!很多疾病都会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钙有关、肿胀说明脏腑有病、发凉意味着体质虚寒等,及时发现症状,利于早期防治疾,治未病。

灸腿益处多

1、引火下行:秋冬天气干燥,艾灸后容易出现上火的现象,所以每次艾灸要兼顾腿部穴位,把上半身的火气引到脚上,也叫引血归源(涌泉),可清虚降火,缓解灸后上火症状。

2、润肺濡肠: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肺腑相对应的反射区,且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此,艾灸通过经络传导刺激,能达到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的功能,滋润干燥的脏腑以及器官。

3、滋阴补肾:腿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都是阴经,艾灸即可滋阴,尤其是那些阴虚的灸友,要多灸腿部的三阴交、太溪、涌泉。

4、解决手脚冰冷:虽然气温还没用大幅度降低,有的同修也会手脚冰冷,可见是肾阳虚比较厉害了。阳虚即寒气重,寒凝则气血凝滞,气血传递不到四肢,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冷,而艾灸腿部穴位可以化解寒气、促进气血循环,解决手脚冰凉。

六大腿部穴位可以常灸

血海: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

足三里:增强脾胃的运化生血能力,脾胃差、体虚必灸!

三阴交:健脾益血,通调肝脾肾三经,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太溪:清热生气,滋阴益肾

涌泉:引血归源,引火下行,阴阳不调、体寒易上火,都可灸它!

太冲: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肝气瘀滞者必灸!

建议:如果您在头面部、腰腹部穴位灸量较大时,日常一定别忘了灸腿部的穴位,可在上述穴位中取一两个施灸。可先灸上面的穴位,再灸腿上的穴位,也可以同时灸。

此穴擅治“女性贫血”,姐妹们一定要记牢

对于这样的女孩来说,应该牢记一个穴位,这就是:膈俞穴。该穴在中医临床中被视作女性贫血的专用治疗穴,应用几率非常大。

膈俞穴视频

膈俞穴是个什么穴?

膈俞穴位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上,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八会穴之血会穴。中医认为血会穴主治血症,跟血有关的病症,它都管,比如女性月经量大,艾灸隐白穴、大敦穴或者断红穴止不住,那么就立即艾灸膈俞穴,一定能止住。

膈俞穴具有调理脾胃、补益气血、降逆平喘的作用,是补血的第一大穴位。

膈俞穴是唯一直接作用于血虚的穴位,对于缺铁性贫血,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也都有治疗意义。

艾灸方法:

由于膈俞穴在肩胛骨部位,艾灸时最好采用2个方形四孔艾灸盒,扣在肩胛骨部位同时艾灸30分钟;

脱发......白发......

头发的好坏,受什么影响?

人体五脏六腑都会影响到头发的好坏,但是跟头发直接相关的是“肝肾”,其次是“脾”。

中医典籍《诸病源侯论》记载:“若血气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气血盛则肾气强,肾气强,则骨髓充满,故发润而黑”

肝藏血,主生长,发为血之余;头发长不长,长的快不快,发根牢不牢固,归肝管;如果肝血不足,头发就会脱落;

肾藏精,主骨髓,其华在发;头发黑不黑,柔不柔顺,归肾管;如果肾气虚,头发就会白,也会脱落。

而肝肾同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此,为什么你早生华发,青丝脱落,心里应该有谱了吧!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专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肾精充养瞳孔,肝精充养黑眼....

长期用眼就是伤肝伤肾伤头发!

因此,要想止住头发继续“白脱”,日常生活至少要注意4点:

1,早睡,晚睡最伤肝血;

2,少看电视、电脑、手机;朋友圈的信息跟你有半毛钱的关系?

3,不发脾气;

4,晚秋之后,要保脚暖,脚寒最伤肾;

除了我们自己在生活起居上要注意以外,还建议:

一,十指梳头

《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中这样记载:“梳欲得多,多则祛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

梳头可以疏泄肝气,也可以将气血引到整个头面部,濡养头发。

手指头梳头,有几个诀窍:

1,手指头接触头皮,要稍微用点向下压的力,摩擦头皮;

2,度无死角的梳,重点放在你白发脱发严重的部位!

3,每天随时随地,总共下以上,越多越好!

二,敲打肝经

晚上睡觉之前,敲打双腿肝经(大腿内侧段)各10分钟;

三,艾灸

1,单纯的白发

艾灸取穴:关元穴、涌泉穴、太溪穴

每天一次,每次艾灸关元30分钟,涌泉、太溪各10分钟;

2,单纯的脱发

艾灸取穴:期门穴、三阴交、太冲穴

每天一次,每次艾灸期门、三阴交各30分钟,太冲10分钟;

3,又白,又脱

艾灸取穴:期门穴、关元穴、三阴交、太溪穴

每天一次,每次艾灸各穴30分钟;

赞赏

长按







































北京有白癜风专科医院吗
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ilikework.net/yczz/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