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月经就头痛,中医怎么解决附改善头痛

之前的文章,我们为大家分享了头痛的病因和病位(点击此处可回看),知道了哪些外感因素会导致头痛,不同位置的头痛分别代表哪条经络有问题。今天我们将继续之前的话题,为大家分享头痛和经期头痛的知识。以下内容,依然节选自杨珂医生近期公益养生课,点击此处可免费回听直播音频。

什么是内伤头痛?

关于头痛,除了外感的影响,很多一部分与内伤所致有关。比如七情所伤,病位多涉及阴经,如肝、脾、肾,虚证比较多见。这个头痛往往是时发时止的,就是有的时候发,有的时候不发。所以,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大多是内伤头痛。

头痛分虚证和实证,应该怎样区分?

实证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身体不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就比如“湿”会导致疾病。多数的外感头痛就是风寒、风湿、风热类型,这些都是实证。还有内伤里面的痰浊瘀血所致的头痛、肝郁化火头痛,也属于实证。相对于虚证来讲,实证头痛疼痛的程度比较重。按压头部,疼痛不能缓解。

那么虚证就是说,人体该有的气血阴阳这些东西太少了,比如说阴虚、气虚、阳虚等,都可以导致头痛。虚证所致的头痛,大多痛势比较缓,它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等等,就是按一按,揉一揉,头痛会缓解一些。这个发作情况也是有时候发、有时候不发,劳累了会加重。

当然,也有很多头痛是虚实夹杂的,比如阴虚火旺、气虚血瘀等。

为什么头痛与月经周期关系这么密切?

为什么大部分女性的头痛会跟月经周期相关呢?女性在行经前后,体内的阴阳气血都属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很容易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

在月经前,就是行经初期,这个时期身体的气机准备发动,疏泄经血,这个时候一般都是阳气偏旺。正常情况下,我们体内的阴阳是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的。如果一名女性,她素体阴血就不足,那阳气就更容易偏旺,导致头痛的发生。阴血亏虚为主,血虚还容易生风,那虚风上扰,也可以导致头痛。

如果说是肝疏泄不及,导致气郁、气滞、气机不畅,就容易郁而化火,火邪循经上扰,也会导致头痛的发生。临床可以表现为经前头痛,头痛欲裂、痛在巅顶、心烦易怒、失眠多梦、乳房胀痛等。

经行头痛受月经的影响,呈周期性的发作,整体还是跟肝脾肾、跟子宫功能失调有关。那临证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从局部病变考虑,还要从整体加以调治。

经期头痛门诊真实医案分享

患者女,37岁,因疲劳、心慌、经期头痛两年就诊。

疲劳表现为晚上明显,休息以后缓解,这种通过休息能缓解的疲劳是以虚为主,就是气虚或者血虚都有可能。

(关于疲劳,其实每个人情况也都不相同,有的人早上起床就觉得很疲惫,好像怎么都睡不够一样,往往要活动活动、做点事儿疲劳才会好转。这种情况往往是体表有湿,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湿气比较重”。)

伴有心慌,劳累以后明显,这种情况也多为虚,考虑她以心血虚为主。

大便2-3天一行,比较硬,考虑内热偏盛。

也容易拉肚子,吃了生冷、受凉了,就是出入空调间,会拉肚子,水泻状。考虑脾虚夹有水饮,所以受了凉容易聚水聚饮,拉肚子。

月经周期是30天,来7天,月经来潮的第2-3天头痛,痛在两个太阳穴、后脑勺为主,这个考虑是少阳经和太阳经。

隐痛,虚为主,阵痛,则考虑是有风。

血量不多,有暗红色的血块,这是有瘀血的表现。

冬天怕冷,夏天怕热,这是血虚的一种表现,不耐寒热。

每个月发一次口腔溃疡,这是有郁热的表现。

晨起手胀,这是经脉里有湿。

舌质淡暗,舌尖有红点,苔薄白,脉缓滑略细。

诊断:血虚夹湿,有瘀热,风易动。

治疗: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是《金匮要略》里面的名方,由六味药组成,其中当归、芍药、川芎这三味药它是走血分的,以养血、活血、疏肝为主。然后白术、茯苓、泽泻是走气分的,以健脾运湿为主。全方就是有养血活血、健脾利湿的功效。

这个方药她服用了七剂,之后心慌、疲劳症状都得到了改善,睡眠也改善。当她第二诊来的时候,正好是月经来潮第三天,这次也没有出现头痛。月经的量也改善了,而且没有明显的血块,继续给原方。

在临床上,其实养血不容易,比较慢。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才能“长治久安”。

改善头痛的中医小妙招分享

1、酸梅汤

这是曾经有一个病人分享的,孩子10岁,两年前开始偏头痛,大概是20天左右发作一次,早上起来左侧太阳穴跳痛,伴有恶心呕吐。结果喝了一个暑假的酸梅汤,发作两年的偏头痛被治愈了。

酸梅汤为什么可以用来治疗偏头痛呢?

这个孩子头痛发作,表现为晨起左侧太阳穴跳痛。太阳穴位于头的两侧,在少阳胆经的附近。晨起是少阳经主时,中医基础里面讲,肝气是从左升的,那肝气引发的疼是以左侧为多见。跳痛是属风,肝风犯胃引发恶心呕吐。

酸梅汤里的乌梅,正好可以息肝风。肝风易动的背后往往有肝阴不足的这样一个机理。乌梅配甘草又酸甘化阴,可以生津液,间接补充了阴液。加上山楂、陈皮化痰止呕,所以这个孩子的偏头痛就这么被治好了。

如果有类似偏头痛发作,大家可以试服酸梅汤,酸酸甜甜的口感也很好。

2、中成药:川芎茶调散

它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的一个方子,这个方子的功效是疏风止痛。主要是用于外感风寒头痛,一般表现为偏头痛或者是巅顶头痛,可以伴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头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3、涌泉穴

它可以治疗气机逆乱导致的巅顶头痛,表现为头顶像“炸开”一样的痛,痛得眼睛都睁不开,这种往往是肝火上冲导致的。

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它是位于脚底心的。根据针灸的“上下取穴法”,头顶痛可以取脚底的穴位来治疗。如果你没有针具,也可以用食指的指尖关节,使劲按压涌泉穴,也会有效。

4、太冲穴

太冲穴它是肝经的腧穴,它有清泻肝火的功效,治疗肝火所致的头痛,有神效。可以针刺,也可以按揉。

5、中渚穴

中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可以治疗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痛在头的两侧。我们临床观察它的治疗效果很好,往往可以一针见效。

针灸大家彭静山老先生也有推荐,按压这个穴可以快速缓解头痛。

本文整理自杨珂医生近期公益养生课

点击以下图片

收听本期直播完整版音频的免费回放↓↓

如果您有健康问题想向杨珂医生请教

可以添加工作人员笑笑为好友

申请加入杨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ilikework.net/yczz/4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