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缓解头痛头晕的方法

北京哪里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 http://m.39.net/pf/a_4781955.html

有时,我们工作又多又忙,再加上心中烦躁,脑袋也好像被浆糊给蒙住了。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小功法,可以帮助你马上恢复精神,赶走疲劳。

首先,先放下手头的工作,把心放松下来。然后深呼吸几次,用胸式呼吸,即吸气则肺鼓起来,呼气则肺憋下去,吸满后憋气数十秒钟效果会更好。当然最好能到户外呼吸到新鲜空气。

再选取下面的任何一种或者全部方法,认真做几次,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按压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在脑后两个大筋附着于枕骨处的外侧凹陷处。这个穴位的深层是中脑与脑干部位,刺激风池穴可以醒脑开窍,提升阳气,舒解少阳经气。

方法:用两手的大拇指按压在风池穴上,其他四指抓在头顶部位。拇指用力按压风池穴三五下,一压一松,这样可以促进脑部的气血循环,让脑子一下子清醒起来。

平衡针法里专门把风池穴定为醒脑穴,认为此穴可以调节心理、调节神经、调节内脏、醒脑明目、镇静安神、抗衰老、保健。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引起的脏腑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旅游综合征、颈肩综合征、高血压、低血压、神经衰弱、糖尿病、白血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我认为,此穴为强身保健的首选穴位。

二、掐手指端的井穴

位置:每个手指的末端都有一个井穴,它是各条手部经络的起止点,都连通到头面以及五脏六腑的不同部位。其定位在指甲的根部两侧,距甲根1至2毫米处。

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侧拇指与食指的指甲去掐对侧手指的甲根两侧,稍用力掐三五下即可,以痛为度。每个手指的根部都要掐到。

拇指根部联通手太阴肺经,食指联系手阳明大肠经,中指联通手厥阴心包穴,无名指联通手少阳三焦经,小指联通手少阴心经以及手太阳小肠经。并且,以上所谈到的手三阴经络从手指末端向头面循行,而手三阳经从头面部位向手指末端循行。刺激各条经的井穴可以促进气血向头部运行,从而醒神开窍。而且还可以预防治疗手三阴三阳经所联通的相关脏腑的各种疾病。

一般掐时如果有的井穴特别疼痛,那就表示此条经络有病变,要多掐几次,而且要经常掐,可以疏通此条经络,然后疼痛会越来越少。配合着掐指甲,还可以刺激双手指节。

方法:双手交叉,翻掌向外伸出,努力反折手背。再搓捏各个指关节效果会更好。从手部全息来看,手掌是躯干,手指就是头面。俗话说十指连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所谓的醒脑即是醒心之神。

三、颠脚跟

脚跟与人体的肾经、膀胱经以及大脑关系密切。脚根的中央就有一个安眠穴,从全息定位来看,脚跟相当于我们的大脑部位。因此,每天经常轻轻地颠一下脚跟,可以健脑。

八段锦功夫里有一招叫“背后七颠百病消”。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刺激脚跟可以保健预防疾病,还可以治病,可以让全身所有的病都消失。也许有人不相信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会有这么大的效果,但与其人云亦云,不如自己实践一番哦!说不定因为自己的实践,就尝到了甜头呢。

注意:颠脚跟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否则即易导致足跟疼痛。如果导致了疼痛,不用担心,休息几天,用热水泡泡脚,很快就没事了。

这里再给大家分享八段锦的功法:点击图片进入八段锦教学篇①温暖胆经、膀胱经,让你蓬勃、阳光又利落

这个动作会温暖你的胆经和膀胱经。膀胱经属太阳经,阳性最强,是人体津液的储存器官,同时负责将身体中的热量散布于体表周围。

如果你的膀胱经被寒邪侵犯,首先会体现在排尿上面,有可能不停去厕所,憋不住尿。或者尿不痛快,造成面部、腿部等处浮肿,让你迅速变丑。

另外,由于膀胱经循行的路线在人体的后背,如果热量不足、阴寒积聚,你会总感觉后背发凉、发紧,而且总是感觉后脑勺不爽快、没什么精神。就是阳气不足,风吹着着凉。

人也容易性格怯懦、犹豫不决、精神萎靡。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在精神意识方面,具有不偏不倚地判断事物、作出决断的能力,让人显示出一种蓬勃、阳光、利利落落的状态。

胆为少阳经,就像春日初升的太阳一样温和、蓬勃、昂扬。胆经受寒,消磨阳气,整个人会展现出郁闭、蔫巴、磨叽、容易受惊吓的样子。

胆经太弱的人很容易感觉到委屈,自己像个受气包,想发火却不敢发。也容易被别人叫胆小鬼,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很多稀松平常的事都会引起极大的恐惧。见到生人就异常紧张,在众人面前发言也容易喘不过气,别人开怀大笑很容易,你总也乐不起来,身体似乎没有支撑你快乐的力量。

②温暖双脚,补肾益精安神,周身舒畅

这个动作虽然是背后七颠,但力其实起于脚跟,也终于脚跟。肾经起源于足部,这个动作能刺激肾经,使肾经收纳阳气,改善手脚冰凉、容易疲乏等问题,同时还刺激了脚底的补肾大穴——涌泉穴。

脚上当然不止有肾经,足六经都是起于足,脚踝还附近分布着足六经的重要穴位:

足太阴脾经的商丘穴

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照海穴、大钟穴

足厥阴肝经的中封穴

足太阳膀胱经的昆仑穴、申脉穴

足少阳胆经的丘墟穴

足阳明胃经的解溪穴

这些穴位各有所属,经常做这个动作,可以养护相应的脏腑,令周身通畅。再者,细细说来,脚部皮下脂肪层较薄,揪起表皮,下面差不多就是骨头了。风、寒、湿等等外来的病邪更容易由此侵入身体。

脚部也属于身体的循环末梢地带,供血相对于腿、胳膊来说稍显不足,寒邪极易从此处侵入并逐渐积聚,向上、向内蔓延到身体的其他部分。把这里暖起来,守护好,寒邪很难侵入身体。

现在是早秋时分了,凉风以起,要在这里提醒大家该穿袜子了,要把脚踝护起来,尤其是三阴交的位置。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腧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要想面色红润、容光焕发,必须得到由心鼓动而出的气血滋养方可实现。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秋季外露脚踝不分时节,门户大开,使阴寒之邪由此而入,由经络传输波及到脾,使得脾的阳气大受损伤,人的颜值也就因此直线下降。

如果秋冬阴寒之邪自脚踝而入,在经脉积聚,就像坑坑洼洼、到处泥泞还有各种障碍物的道路一样。如果气血不足,而月经运输的道路又不通畅,那么经期的生理产物只能停滞在体内,无法顺利排出,将来可能导致不孕不育、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问题。

请一定把袜子好好穿起来呀!守护脚踝,不给寒邪、风邪、湿邪绝佳的可乘之机,不可消磨体内宝贵的正气!

平时做按摩以及艾灸也把三阴交护住!这里很重要!

1.指柔法

将拇指按于三阴交穴上,以适中力度按揉至局部微微酸痛,每次约10分钟。可以每日多次按揉,但应以舒适为度。

2.艾灸法

以艾条悬灸三阴交穴至皮肤微热、微微潮红,每次约20-30分钟,不但可以美容,还可以缓解女性痛经。

注意:妊娠期的孕妇不能刺激三阴交穴!

背后七颠百病消,简单易做,请用心感受自己

方法如下:

1.两脚并拢直立,指尖贴在裤缝上(风市穴处),目视前方。

2.两脚跟提起,头上顶,收腹提肛,两肩微沉,动作略停一下。

3.然后脚跟下落,动作很简单。脚跟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这样一上一下做七次。

要点:

1.抬脚跟时,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微微并拢,将两脚跟提起,感觉提到最大限度后,保持平衡,动作略停两秒。落脚时,两脚跟先微微下落,保持身体平衡,然后再颠足轻震地面。

2.注意整个脊柱,感受到头顶、脊柱、脚跟都是共振的就对了。膝盖松开不紧绷,下巴微微后收,有助气血畅达上下。久而久之,督脉畅顺的话,颠几下身体就会微微出汗了。

经常头脑发蒙、后背发紧、下肢发凉的朋友,可以在站立和走路的时候把重心落在脚后跟上。当采取这种姿势之后,会很明显的感觉到胸能自然地挺起来,很难驼背,下巴也自然内收了,从头到脚感觉很通透。

认真体会身体,能慢慢觉察到气血源源不断向下肢运行,后背僵直紧绷的状况也会逐步改善。这是中国传统武术理论中「脚为根」一个应用。

平时也建议少穿前脚掌上翘的鞋子,脚掌上翘,会让脚心的涌泉穴处于一个发散的状态,不利于护住肾气。

四、按压耳垂

方法:按全息规律理论,耳朵就是一个倒垂的婴儿,而耳垂就相当于头部。其方法非常简单,先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按压并且向外扯两个耳朵,以耳朵发热为度,然后重点揉按或者牵拉耳垂几下,并用两食指捏住下耳窝的下端横面向下拉,让耳垂有麻辣辣的感觉即可。

从耳部全息穴位来看,耳垂对应着面颊、耳、下颌、眼等部位,而下耳窝的下端横面对应着脑、皮质下等部位。按压这些部位即可给相应的大脑头面部位一定的刺激,促进脑部的气血循环,从而可以醒脑。

五、几个辅助方法

大家知道,头部的气血循环来自颈部的血管,因此如果能促进颈部气血运行,也可以达到醒脑的目的。那么,身体的哪些部位对应着脖子呢?

我们先来看看,身上还有哪里叫脖子的。手腕我们叫手脖子,脚踝我们叫脚脖子,都是脖子。那么这同样的名字也与颈部相关吗?当然相关。

按全息理论,如果以手对应头部,那么手腕即对应着颈部,同理,脚踝也是这样。因此,活动腕关节以及踝关节可以达到刺激颈部的目的。

平时没事时,比如等电梯、等车,或者坐着休息时,就可以左右上下旋转脚踝,也可以以一手的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握住对侧的手腕,反复旋转摩擦几圈,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如果能配合着前后左右缓慢地旋转颈椎则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因为这样可以牵引全息经气上达局部。

当然,还可以刺激头面局部,比如用十指搓面,梳头,鸣天鼓(即双掌相对盖住耳朵,用食指与中指在脑后弹打,可以听到咚咚的声音,如敲鼓一样。十几次后,双掌稍用力按压,再突然松开,使耳朵有一种猛得压力减轻感,这样可以促进耳朵的气血循环,有益于预防治疗耳鸣耳聋)。

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配合应用,如果能经常练习这些动作,可以保证头脑气血运行通畅,既可预防相应的头面部疾病,比如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眼睛病变等,更可以醒神明目开窍益智,其功能不可胜数。

健康养生

1.入睡难,顺肝;容易醒,调脾;睡不沉,调肾!(附调理方法)

2.补气健脾第一方:四君子汤

3.一个柚子等于六味药(简单实用)

4.橘皮泡脚,具有去风寒、保湿、助眠等作用

若有受益,随喜点赞分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ilikework.net/yfcs/4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