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歌
此歌诀很经典,适合初学者及中医爱好者,我珍藏多年,今特公布于此,望对同道有所裨益。
心之歌:
心主神志主血脉,
其华在面开窍舌;
且有包络且主汗,
一切记忆在心括。
肺之歌:
肺司呼吸主于气,
其华在毛充于皮;
宣发肃降调水道,
在志为忧窍在鼻。
脾之歌:
脾主运化又主升,
开窍于口荣在唇;
统血主肉主四肢,
喜燥恶湿思七情。
注释:思七情,指五脏与七情相应,脾主思;另四脏所主分别为肺主悲忧,心主喜,肝主怒,肾主惊恐。肝之歌:肝主谋虑又藏血,性喜条达主疏泄;开窍于目主司筋,其华在爪应胸胁。
肾之歌:
肾为先天司水火,
藏精纳气主骨骼;
开窍于耳前后阴,
其华在发泌清浊。
五官五脏五情五色五味五行
目肝怒青酸木
舌心喜赤苦火
口脾思黄甘土
鼻肺忧白辛金
耳肾恐黑咸水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
味过于酸,肝气以律,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德,胃气乃厚。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增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阴精的生成,来源于饮食五味,而贮藏阴精的五脏、常常会被不正常的饮食五味所伤。过于酸了,会使肝的功能抗竟,因为木克脾土而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量食用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呆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
中医据藏象学说,形成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人体自身五脏为中心的整体性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心脏:
心属火,主神志,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应四时之夏。“主神志”指心藏神。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属于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主血脉”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开窍于舌”指心之精气盛衰和功能常变可以从舌的变化中反映出来;“其华在面”指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通过面部的色泽表现出来,即“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和喜志有关,喜是对外界刺激的良性反应,但过喜则伤心,精神萎靡则使人悲哀,无志过极都可损伤心神;“在液为汗”指的是心精心血为汗液生化之源。最后一句即和自然界相统一的表现。自然界夏季以炎热为主,在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属火即几因。同气相求,即与夏气相通应。所以心脏尤其心阳虚者,其病情往往在夏季会缓解,而阴虚阳盛的心脏病,相反在夏季有加重危险。心,五色属红,五味属苦。红色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强血液循环、促使神经系统兴奋,宜食红小豆、犬肉、李、韭;赤色应心,故而想要面若桃花,可补以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苦解除燥湿、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益肾利尿以及健胃。可多吃苦味食品,鉴于心火十一点到一点最旺,可中午生拌苦瓜等。另中医在脏腑表里上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的病变会直接影响小肠的功能。
肝脏:
肝属木,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应四时之春。“主疏泄”,疏,疏通;泄,发泄、升华。主疏泄,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藏血”指肝作为血之存库,是藏血的地方,对血液进行清洁净化。其解毒过程即清洁血液之过程,鼓起为最主要排毒器官。“在体合筋”指筋的机能失调于肝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表现为肌腱、韧带和筋膜出现病变,血不养筋,关节活动不利,易于疲劳或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手足震颤。“开窍于目”指肝脏与眼睛只重要关心——肝阴不足→两目干涩,肝阳不足→视物不清,肝经风热→目赤痒痛,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其华在爪”指肝功能失调会导致指甲病变,反之通过指甲以上变化也可以推断出身体内肝功能失调。“其液为泪”指两目干涩,流泪增多或目眵。肝,五色属绿,五味属酸。青绿色可调节体内平衡,消除紧张情绪,起镇静作用,有助于减轻头痛、发热、晕厥失眠,宜食绿豆汤(7分钟绿汤水)、牛肉、枣、葵,鉴于肝在凌晨一点到三点代谢最旺盛,肝火最大,宜于晚餐吃各种生蔬菜;青色应肝,所以想要面色红润,不宜以素食为主。酸食能开胃,增强肝功能,利于钙、磷的吸收,如醋。另中医在脏腑表里上认为,肝胆相照。
脾脏:
脾属土,后天之本,主运化,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四季皆养。“后天之本”指脾乃气血化生之源;“主运化”指运化失调,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烂,疲倦,消瘦,湿症、痰症、饮症,甚至水肿;“在志为思”指思虑过度,出现气结,气滞→不思饮食,头目眩晕,脘腹胀满。“在液为涎”指口液分泌增多,流涎。“在体合肌肉”指主四肢虚胖、消瘦。“在窍为口”指脾运失健,口淡无味,食欲减退;湿热困脾:口甜、口粘、口臭、口干、舌两侧有明显牙齿印;口腔症状:口中多现溃疡,溃烂或牙龈肿痛,嘴角溃烂等。“其华在唇”脾运失健:唇色淡白;脾火上炎:唇色血红;湿热困脾:唇燥褪皮。脾,五色属黄,五味属甜。脾最怕凉。可导致经期不调,怀孕率降低,不孕不育急各种生育疾病。黄色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加强逻辑思维,宜食大黄豆、豆腐、豆浆、玉米、小米、山药;黄色应脾,所以面色暗沉的人,可辅以黄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各种水果(除西瓜外)等。甜食补热量、养气血、缓解疲劳、调和脾胃、解除毒素。另中医脏腑表里认为脾与胃相表里。
肺脏:
肺属金,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肃,通调水道,主治节。在液为涕,其华在皮毛。应四时之秋。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胸闷、鼻塞、呼吸浅表、短促、咳痰、咳嗽、气喘、呼吸不畅、无力。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防御功能减退,容易感冒,皮毛憔悴枯槁,皮肤易发炎,毛窍多闭塞现痤疮粉刺,肤质差,疤痕难消等肤质问题。开窍于鼻在液为涕:肺气失宣→鼻塞流涕,嗅觉失灵,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肺热→鼻塞,涕黄浊,嗅觉减退。肺燥→鼻腔干燥,肺寒→鼻流清涕。肺,五色属白,五味属辣。宜食大白萝卜(生吃)、白果、梨、银耳、羊肉、杏、韭;白色应肺,想肌肤美白,可常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浆。辣入肺,可发散、行气、活血,辣味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祛风散寒、解表止痛。另,中医在脏腑表里上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肾脏:
肾属水,主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两阴。应四时之冬。主藏精,指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精亏损:生殖机能减退,如男子阳痿、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无性欲,易衰老,重则不孕不育。主水液指体液代谢异常,甚至水肿。在志为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下焦胀满,甚而失禁。在液为唾:唾为肾精所化生。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腿软无力,腰酸背疼,骨质疏松,易骨折,小儿发育迟缓,记忆力减退。“齿为骨之余”:小儿牙齿生长缓慢成人牙齿早脱。“发为血之余”:头发枯槁、泛黄,发质差,易断裂分叉,早脱早白。开窍于耳和二阴:肾精不足:听力减退、耳鸣、耳聋、耳炎症、耳痒;肾气化失常:小便、大便异常,如尿频、夜尿、遗尿、尿闭,大便稀溏频繁。肾,五色属黑,五味属咸。宜食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板栗、桃、葱;黑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少吃色素添加过多的食物咸味能软坚润下,能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压平衡及水盐代谢,可增强体力和食欲。在呕吐、腹泻及大汗后,适当喝点淡盐水,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另,中医在脏腑表里上认为,肾与膀胱相表里。
五脏怕什么?
1.“肝为将军”,怕堵“
肝木生发,犹如树木。”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解释,肝脏为将军之官,其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只有当肝不受约束时,身体才能达到一种轻松、疏泄的状态,犹如一棵枝叶舒展的树。但以下几个坏习惯往往会给肝“添堵”。过量喝酒。少量饮酒能够活血,但如果过度,很容易乱肝性。心情郁闷。压抑、生气、小心眼等情况都会令肝脏不能舒展。肝气郁结会引出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胃疼、头疼、高血压等。用眼过度。肝脏贮藏着丰富的血液,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睛的明亮。长期看电视、对着电脑,很容易用眼过度,从而导致肝血不足。专家支招:春季阳气升发有助于肝的疏泄,此时可以吃点酸味的食物,有健脾开胃之效,能增强肝脏功能。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的愉悦,千万不能做情绪的奴隶;生气不要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
2.“心为君主”,怕累
心主血脉,是一个阳气非常旺盛的脏器,相当于一国之君。医院副院长沈雁英教授表示,心气旺盛,则面色血润,反之则会出现心胸面痛、心气衰弱等症状。所以,一些“伤心”的坏习惯需要特别重视:接收海量信息。现代人每天要接收到许多信息,这很容易使人乱了心神。如果“心君主”变得心浮气躁,就会影响其他“部门”的协调。情绪压抑、劳累。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看不开,放不下,都会导致体内器官调节作用失衡。专家支招:养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中午静卧或静坐30分钟,但切忌午饭后马上睡觉。苦入心,夏天吃苦味的食物,不仅清心火,还可以养心。做一些有氧运动,多接触阳光,也对心有好处。
3.“脾为后天“,怕冷
脾胃是健康的根。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院长李志刚指出,中医上讲的脾,实际包括脾脏和胰脏两个脏器,并经常将脾胃当作一个整体。食物要靠脾的运化才能化为精微,从而化生为精、气等滋养五脏六腑。伤脾的坏习惯主要和饮食有关:吃得太生、太冷、太撑。生冷的食物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容易伤及脾胃。而饥一顿,饱一顿也对它伤害很大。思虑过多。中医认为“思伤脾”,如果思虑过多,就会损伤脾气,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些药最伤脾胃。很多西药都会刺激肠胃,比如硫酸亚铁、胍乙啶、阿司匹林等。一些苦寒类的中药,如大黄,龙胆草等,虚寒体质、经常拉肚子的人也不宜久服。专家支招:中医认为甘入脾,吃甘甜食物可补养气血、调和脾胃,应适当吃点甘味的食物,比如山药、红薯等。早上7-9时,喝点小米粥,对于脾胃虚弱的人也有好处。
4.“肺为相傅“,怕污
肺像一把大伞,罩在五脏六腑上面,肺气调和则气机通畅,五脏才能正常活动。肺气的衰旺,还事关寿命的长短。长期吸烟。烟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中医和西医都认为吸烟对肺的伤害极大。在空气不好的地方停留太久。肺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清新的空气是它的最爱。在尾气密集、烟味弥漫的环境内待太久,肺就会提出抗议。过度悲伤。早在《内经》中就有“悲伤肺”的记载,是指人过分的忧伤、悲哀就会严重损伤人体肺脏的功能。专家支招:早上起床后可以找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做做深呼吸。饮食上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在秋天,可以多吃一些滋阴的银耳和清热的秋梨。中医更有“常笑宣肺”一说,笑让人心气平和,对肺好处多多。
5.“肾为先天“,怕耗
肾主水、藏精,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肾精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所以,护肾一定要摒弃以下坏习惯:吃得咸。中医讲咸味入肾,元气虚的时候,口味就会变重。不喝水或喝劣质的水。很多人不爱喝水或喝自来水或桶装水等不健康的水,这其实对肾的伤害很大。夜生活过于丰富。熬夜、通宵唱歌等活动实际上很伤肾。引起肾阴被伤,导致虚火上升。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事后会出现精神不振等现象。专家支招:先咬紧牙齿再放松,每天反复做百次,可以防止肾气外泄。用热水泡脚,按摩脚心,有强肾滋阴之功效。饮食上,多吃些坚果;泡茶时放一些枸杞,都有益处。
五味太过易伤五脏
1)味过于酸:酸味补肝,味过于酸,反能伤肝,引起肝气偏胜,就会克伐脾胃(木克土),导致脾胃消化功能障碍。
2)味过于咸:咸味补肾,味过于咸,反能伤肾,损坏骨头,还会导致肾气偏胜,就会抑遏心气(水克火),引起气短。
3)味过于甘:甘味补脾,味过于甘,反能伤脾,引起胃胀不适,还会克伐肾水(土克水),出现面黑。
4)味过于苦:苦味补心,味过于苦,反能伤心,导致心肺功能障碍(火克金)。味过于辛:
5)辛味补肺,味过于辛,反能伤肺,出现筋道弛缓不利(金克木),又因为肺主气,伤气可引起神伤而发生精神衰弱。
所以《黄帝内经》强调要饮食有节,以免伤害五脏。
五味适度保五脏
中医里讲,食物的味道无外乎五种,酸、甜(甘)、苦、辣(辛)、咸,这五味在人体里分入五脏。若我们能将这五味合理摄入,便可使身体所需营养达到一种平衡。《宣明五气》指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具体如何分入五脏呢?
1.酸入肝:就是说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食醋等,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治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的功效。酸的食物还可以解酒,促进胆汁和胰脏消化液分泌,以防胸胁满胀。酸也能收敛,比如说男性朋友的前列腺肥大、女性朋友产后尿失禁、白带太多,或拉肚子,通常都可以用酸来收敛。中医学讲到酸,都会连带提到“涩”,酸、涩两个合在一起,涩有收敛的意思。收敛包括伤口的收口愈合,食物中以酸梅最典型,醋也一样。
2.辛入肺:“辛”即为辛辣,“辛”有尖锐而强烈之意。我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为主的食物。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气、通窍达表、通顺血脉的“三通”的作用。辛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解痉,意思是说对于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者心脏血管收缩痛,这时候给予一点辛,往往可以收效。
3.苦入心: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平时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比如苦瓜、萝卜叶、大头菜等。中医讲,苦味入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所以心火旺(包括打针的过敏反应,红肿热痛等)或小肠经旺(小肠、十二指肠感染、发炎,引起拉肚子、溃疡、糜烂,或熬夜后舌头肿胀刺痛,好像被烫到一样)时,可通过吃一些苦味食物来缓解。
4.咸入肾:中医讲的“咸”不是专指盐,而略相当于现在讲的“矿物质”,包括咸寒、咸凉、咸温、咸干、咸平多种。咸味能滋养肾气,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喝一点淡盐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谢。
5.甘入脾:就是说适当吃甜的东西如山药、香蕉、大枣等,可补养脾胃,补充人体的热量,解除身体疲劳。甜味还会使人放松,所以工作压力大的人适当吃点甜食可以睡得很香甜。冬天吃些甜食减少忧郁、低潮、沉闷。甜食不一定是糖果、饼干、点心、水果,事实上很多含淀粉、果糖的食物就很适合。
中医认为,咸、甜、酸、苦、辣各有其特殊的作用。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但是如果五味过量,就会打乱人体平衡,损伤脏器,招致疾病。
什么是五行:
五行是一种运动方式中医里有关于“五行”的概念,即木、火、土、金、水,但此“五行”并不是指五种物质,而是指五种状态和运行方式。《尚书·洪范》给“五行”下的定义是:
1)“水曰润下”。首先,润泽是水的一个特性,水的状态是滋润、清润的。水对应的脏器是肾,如果人肾精不强,肾功能不好,再加上膀胱气化功能不好,人体的滋润性就不好,人会出现口干舌燥的状况。因为舌上的唾液是由肾精所产生的,如果肾不好,清润之性就不会存在。其次,向下行是水的另一个特性。比如人失眠就是因为心肾不交,心火在上面飘着,而肾水全都下沉。这是水的状态和功能。
2)“火曰炎上”。炎是炎热的意思,火的状态是热性的,它的性能是热性,它的运行状态是上行的,即火都是往上飘的。
3)“木曰曲直”。首先,树木有“条达之性”,向上向外舒展。木对应到人体,是指肝脏,肝气要处在条达舒畅的状态才好,不能被抑郁遏制。其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疯长,不可能无限制地往上生长,所以“曲”指的是收涩之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就是指它的收敛特性。
4)“金曰从革”。金指金属,在传统文化中,“金”有两个特性,一个是“从”,代表顺从;一个是“革”,代表改变,所谓“革命”就是指改变我们的命运,重新换一种活法,重新改变自己。其实,凡是兵器、金属类的东西,都具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可以杀人,另一个是可以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特性,就是“从”;杀人的特性,就是“革”。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诲,它告诉人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从两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去考虑,思维不能太拘束,一定要放开自己的思路。
5.“土曰稼穑”。“稼”是种植,“穑”是收获。把种子撒到土里就是“种”,是种植象。“土”在中医里所对应的是脾,脾具有土性,脾的特性是输布四方。如果过度输布,人会呈脾虚的象,脾虚的人就会很肥胖;如果脾土太旺,人又会很瘦。土的另一个特性就是收获,种下什么种子,比如“不锻炼身体”的种子,人就会收获不锻炼身体带来的后果。胖和瘦,都是内心种下“种子”——生活习性——得出的结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