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部位头痛如何艾灸这篇文章一次说清楚

艾灸

养生

护肤

案例

活动

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的清阳之气皆注于头。凡外感、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均可引起头痛。

头痛的名称甚多,根据发病部位、经络、病因、病机的不同,病名各异。对于突发的、剧烈性的头痛,千万不要大意,可能是脑血管上面的问题,医院检查看看。

而如果你日常生活中就有头痛的困扰,这种头痛可以是单独出现,有时候会伴随各种急性和慢性疾病一起出现,比如感冒、咳嗽等,不妨试试艾灸,对改善头痛的症状有好处。头痛的具体位置不同症状会不同,相应的艾灸方法也不同。

你的头痛是前额痛,

还是后脑勺痛?

是巅顶痛,

还是偏头痛?

前额头痛为“阳明头痛”

症状分析:眉棱骨疼、前额痛、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阳明头痛,这种疼痛经常伴随恶心。

治疗方法:艾灸合谷穴+阴陵泉穴

1、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总治头、面各症。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2、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艾灸阴陵泉穴具有清利湿热、益肾调经、健脾理气、通经活络的功效。

后脑勺痛为“太阳头痛”

症状分析:后脑勺或整个颈项疼痛,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等现象,后脑勺整个经络走向是足太阳膀胱经,是阳气虚弱造成,后脑勺疼痛常有记忆力衰退的表现,很多中老年人慢慢地阳气不足了,就会记忆力衰退老忘事,这就是症结。

治疗方法:艾灸后溪穴+束骨穴

1、后溪穴

后溪穴归属手太阳小肠经,有缓解治疗头痛项强、目赤肿痛、落枕、耳聋、耳鸣等作用。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2、束骨穴

束骨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治疗头痛、目眩、项强、腰腿痛等作用。位于人体的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偏头痛为“少阳头痛”

症状分析:少阳头痛时头两侧连耳根、发际作痛,或偏头痛,伴有忽冷忽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黄。

治疗方法:艾灸外关穴+足临泣穴

1、外关穴

外关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有缓解治疗头痛、耳鸣、便秘等作用。位于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穴相对。

2、足临泣穴

足临泣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有治疗高血压、失眠、头痛、肠结石、乳腺炎、月经不调、胆囊炎、中风等作用。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巅顶头痛为“厥阴头痛”

症状分析:厥阴头痛有主证巅顶疼痛,就是脑瓜顶痛。兼见干呕、吐涎沫或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滑、脉细迟或弦细不数。伴胸脘不适。闭闷、面色欠华、气短软弱、微出冷汗、不思食。

这病多与年轻时纵欲过度有关,因为不只是阳虚的问题,而是阴阳俱虚。但这里说的”纵欲过度“就体质因人而异,有的人次算纵欲,气血偏弱的可能10次也算纵欲。

治疗方法:艾灸内关穴+太冲穴

1、内关穴

内关穴归属手厥阴心包经,有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缓解治疗头晕、心痛、晕车等作用。位于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

2、太冲穴

太冲穴归属足厥阴肝经穴,有疏泄肝郁作用,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失眠、肝炎、月经不调、耳聋、乳腺炎等症。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艾灸方法

手部和腿、足部穴位可以使用足三里单穴随行灸,每穴艾灸15-20分钟。每10天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3-5天。坚持艾灸三个疗程,情况有所好转就可以一周艾灸2-3天或者一周艾灸1天,这样慢慢减少艾灸次数。

由于手脚上的穴位都是双侧穴位,可以同时艾灸,一个一个艾灸花费时间还是比较多的。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按照头痛的部位交替选取手部和腿部穴位来艾灸。比如,左边头比较痛,那就选取左边的手部穴位和右边的腿部穴位交替来艾灸,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特别注意

除了上述手部和腿部的远端取穴,在头部还可以加灸局部疼痛点,也可以来回大面积熏灸,但是注意如果头痛时有上火症状(感觉燥、舌头红、眼睛红),即上火引起的头痛不要灸头部。

特别注意,如果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很可能是脑血管方面的急病,医院检查、治疗。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likework.net/zzbx/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