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盆友的母亲,调理了前前后后大概有两个多月了,目前还在调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整理记录下。
老人全身症状特别多:全身怕风怕冷,手脚冰冷,汗不多;头痛头晕,耳鸣,头和眼睛怕吹风;睡眠不好,眯一下就醒;胃痛胃反,胃口不好;口苦口淡,膝盖痛。全身疲惫,没精神。
舌照如下:
先从舌头来看,舌质正红,厚腻白苔,说明湿气痰淤严重;舌底青筋粗大,嘴唇暗紫,淤血比较明显。
分析:从体质辩证来看,老人体质非常阴寒,怕风怕冷,手脚冰冷,精神还不佳,表里兼寒,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典型症状。淤血严重,淤血自然带来血虚;睡眠不好,和痰淤和血虚都有关系;胃不好,中焦寒湿。
所以,经辩证,老人为阴盛阳虚体质,加痰饮淤血。
一诊方子:黄芪8,党参4,茯苓4,桂枝4,白芍4,黑附子4,干姜4,半夏6,陈皮2,白术4,当归6,川穹4,防风4,熟地6,枸杞子4,炙甘草3,柴胡3,黄芩3,砂仁2(后下),山药6,酸枣仁4(砸),夜交藤4,炙麻黄3,细辛3,菟丝子4,桃仁4,红花4,五味子3,生姜3片,大枣2个撕开。单位克,3付。药材泡2小时以上,小火熬15分钟。一幅药煮两次,分2-3次服完。
方子比较复杂,以柴胡桂枝汤打底,加麻附辛,桃红八珍汤,助眠的酸枣仁夜交藤,以及一些滋补肝肾之药。
一诊服完后,精神好转,但是胃病依旧。说明阴寒依旧严重,二诊加了吴茱萸汤。
二诊方子:黄芪8,党参4,茯苓4,桂枝4,白芍4,黑附子4,干姜4,半夏6,吴茱萸3,白术4,当归6,川穹4,防风4,熟地6,枸杞子4,炙甘草3,柴胡3,黄芩3,木香3,砂仁2(后下),山药6,酸枣仁4(砸),夜交藤4,炙麻黄3,细辛3,菟丝子4,桃仁4,红花4,五味子3,蝉蜕2,生姜5片,大枣2个撕开。单位克,5付。药材泡2小时以上,小火熬15分钟。一幅药煮两次,分2-3次服完。
二诊出现了点小插曲,当时老人胃难受,不想再喝药了,经盆友劝解,答应坚持一个月。然后二诊服完后,胃好多了,不那么恶心难受,睡眠也有改善。然后三诊开始主要针对膝盖冷痛腿抽筋,吹风头痛眼睛痒。
三诊后方子:黄芪8,党参6,茯苓4,白术4,桂枝6,白芍6,黑附子5,干姜5,半夏4,吴茱萸3,当归6,川穹8,防风4,独活4,熟地8,枸杞子6,炙甘草3,柴胡6,黄芩4,砂仁2(后下),山药6,炙麻黄5,细辛5,菟丝子6,三棱5,莪术5,麦冬4,五味子5,蝉蜕2,木瓜4,川牛膝6,鸡血藤8,土鳖虫3,生姜5片,大枣2个撕开。单位克,5付。药材泡2小时以上,小火熬15分钟。一幅药煮两次,分2-3次服完。
方子里,加了很多祛风的药,像防风独活蝉蜕等;腿部问题用了木瓜牛膝。为了加强活血化瘀作用,加了三棱莪术土鳖虫。整体下来,效果还行,头痛、腿部症状一点点减轻,喝药也主动了。但是,耳鸣一直没好转。
经仔细询问,主要症状都集中在头部,头像被东西罩住,耳朵里嗡嗡的,声音感觉穿不进来。说明耳鸣以实证为主,应该是痰饮遮住了脑袋。因此,改方为健脾疏肝,平肝通窍。
方子:党参6,茯苓4,炒白术4,半夏4,陈皮3,木香4,砂仁2(后下),白芍6,桂枝3,吴茱萸2,当归4,熟地6,川穹6,炙甘草2,柴胡3,菟丝子4,香附4,郁金4,石菖蒲4,天麻4,磁石10,蝉蜕4,细辛3,枸杞6,菊花4,山茱萸4。单位克,3付。药材泡2小时以上,小火熬15分钟。一幅药煮两次,分2-3次服完。
3付服完后,头蒙、耳鸣大减,说明药效对症了。然后就效不更方,继续加减调理。
总结:老年人的身体症状往往特别复杂,哪儿都不舒服,调理时一个要有耐心,另一个要抓主要症状,不可能一次就面面俱到。然后,只有大方向对,一定会一点点的、往好的方向慢慢改善。
BY花颜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