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来自健康的警报

耳鸣是累及听觉系统的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在临床上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也是一些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如听神经瘤)。

诱发耳鸣的因素有很多,如耳聍栓塞(即俗称的“耳屎过多”)、耳内异物、中耳炎、突发性耳聋、外伤等。

耳鸣既可能是受环境噪音影响的、早期可逆转的噪音性耳鸣,也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的伴发症状。所以,当出现耳鸣时,要及早就医。

胃中空则耳中鸣

《素问·脉解》说:“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其中“阳气万物盛上而跃”就是耳鸣发生的机理。书中认为,由于阳气相对不足,而浊阴相对过盛,阳气顺着天性往上跃的过程中与盛上的浊阴发生碰撞,而碰撞就会产生振动,振动就会产生响声,这种响声就是耳鸣。

为什么会有阳气相对不足、浊阴相对过盛的状况出现呢?

《灵枢·口问》又作出了解释:“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胃中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脾胃虚弱。

由于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将摄入的水谷转化为气血供人体使用,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吃进的食物不能化生为气血(即清阳),就会变为痰湿(即浊阴)。可见,造成阳气不足、浊阴盛上而导致耳鸣的直接原因是脾胃虚弱。

《素问·通评虚实论》更是明明白白地指出:“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所以,耳鸣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对人发出的警报:“该注意养生啦!”

消灭耳中“蝉”

脾胃虚弱最常见的原因是饮食不节、睡眠不足、劳倦及忧思过度。

长期无节制地食用肥甘厚腻及生冷寒凉的食物容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脾胃虚弱。所以,日常要以清淡饮食为主,不宜将舌头的欲望建立在脾胃的痛苦之上。

夜晚充足的睡眠是脾胃的“补药”,熬夜与失眠都会造成睡眠不足,损伤脾胃。

忧思过度是脾胃的另一大杀手,思则气结,过度忧思会导致脾胃功能减弱;经常在压力下劳作,也会感到格外疲倦,增加气血的消耗。所以,当情绪低落、压力过大时,要学会自我纾解,保持心情舒畅,劳而不倦。

耳保健操护听力

保健按摩可以达到疏通筋络、运行气血等一种自我保健方法,常用方法有鸣天鼓和鼓膜按摩。

鸣天鼓

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描述为“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

具体操作方法

先调整呼吸,按摩两侧耳廓。待有热感后,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在两侧枕部,两中指相触,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用力滑下,重重叩击脑后枕部,即可闻及洪亮清晰之声如击鼓。左右手分别24次,最后同时24次。

鼓膜按摩

用食指或中指尖插入外耳道口,轻轻按压,一按一放,两侧各按15~30下,每天3次。

当健康生活成为习惯,睡前做做耳保健操,耳中“蝉”的鸣叫声就有可能会逐渐缓解,或由持续性变为间歇性,慢慢消失。

摘自《中医健康养生》

如果觉得本文内容有益

记得点[在看]或者转发给家人朋友

本篇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保持中立态度,文中观点不在我们负责范围内。版权属于原作者。特此声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ilikework.net/zzbx/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