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DATA
每周数据
不头痛的时候,天永远是明亮的
在下面3个问题中,如果有2个回答“是”,则可能为偏头痛。
1、近3个月内是否有1天因为头痛导致社会、职业、学习或日常活动受影响?
2、头痛时有胃部不适,恶心或呕吐吗?
3、头痛时怕光吗?
偏头痛遍布全球
近年全球偏头痛的发病率为8.4%~28%,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欧美国家为10%~15%,美国为11%。美国年的调查显示90%的人经历过至少1次的偏头痛。日本偏头痛的发病率为8.4%~12%。中国偏头痛的发病率如下图所示:
偏头痛究竟是什么?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偏头痛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
偏头痛不会致命,但它与脑卒中、癫痫、焦虑、抑郁、眩晕、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等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偏头痛是怎么来的?
偏头痛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和代谢、饮食与精神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约60%的患者有家族病史,如果一个人患偏头痛,其亲属患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3-6倍。
2、神经细胞兴奋性紊乱。
3、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尤其是与女性雌激素水平有关,偏头痛女性可达男性的3倍,青春期尤其明显。
诱发因素
1、饮食:含酪胺的奶酪,含亚硝酸盐防腐剂的肉类如热狗或熏肉,含苯乙胺的巧克力,食品添加剂如谷氨酸钠(味精),红酒等。
2、情绪:焦虑、愤怒、难受等负面情绪。
3、感觉刺激:强烈的光线、响亮的声音、浓烈的气味(香水、油漆味、二手烟等)。
4、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
5、强烈的体力活动。
6、有研究提示天气或气压的变化。
偏头痛的进程?
注:适用于有先兆偏头痛的人
01前驱期
发作前的几小时或一两天
发生便秘;情绪变化,从抑郁到兴奋,或反之;食欲改变;颈部僵硬;口渴和排尿增加;反复呵欠。
02先兆期
短至几分钟,长则一小时
视觉异常:最常见。表现为眼前出现闪光、暗点,甚至视觉模糊或视力丧失,最典型为“之”字形、波浪线状闪光;
感觉或神经先兆:面部或一侧身体感觉麻木,手臂或腿部有针刺感,甚至出现言语障碍、耳鸣或幻听,无法控制的抽搐等;
03头痛期
可持续4—72小时(3天)
出现严重搏动性疼痛,单侧头部或一只眼睛、双侧疼痛;对光、声音敏感,有时对气味、触觉也敏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头晕或昏厥。
04恢复期
通常持续24小时
通常表现为困顿、喜怒无常、头晕、乏力、对光声音敏感。
注:无先兆偏头痛最常见,约占80%;有先兆偏头痛,约占10%。
如何治疗?
发作时的治疗:
轻、中度偏头痛:选用布洛芬、萘普生、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振东镇痛药
注意事项: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者慎用。
中、重度偏头痛:症状严重时可选用麦角胺咖啡因、双氢麦角胺等麦角胺生物碱类药物。也可选用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如佐米曲普坦。
注意:麦角胺类、曲普坦类药物使用过频,会引起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建议每周用药不超过2-3天。
伴有恶心、呕吐:可合用止吐和促胃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
预防性治疗:
①一线药物:β受体阻滞剂、氟桂利嗪、丙戊酸、托吡酯;②二线药物:乙酰水杨酸、萘普生、阿米替林;③三线药物:镁剂、核黄素、蜂斗菜、中药。非药物治疗:
放松治疗;行为治疗(包括生物反馈治疗);中医理疗等。如何预防?
1、创建每日生活计划:日常生活中,建立规律的睡眠模式并定时进餐。
2、尽量控制压力。
3、定期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前要热身)。
4、提前吃一些预防性治疗药物(遵医嘱)。
5、避免或减少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
自律生活才是最好的特效药!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