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典案

Part1

病情介绍

患儿,陈某某,男,17岁。年1月4日初诊。主诉:“左侧颈部、肩部持续抽动10余年”。现病史:患儿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颈部、肩部肌肉痉挛、抽动,阵发性发作,较频繁,以走路、运动、疲劳、精神紧张时症状加重。无伴随注意力缺陷、情绪障碍、精神障碍等。头颅MRI、脑电图均未见异常,血常规、血生化均无异常。一直未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在家给予家庭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设备自行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精神一般,睡眠好。既往无手术及外伤史,药物、食物过敏史。

诊断: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Part2

治疗方案

部位:双侧SMI区。参数:频率为1Hz,强度40%RMT,每序列60次脉冲,每序列间隔1S,每天刺激20个序列,共次脉冲,一天一次,10次一疗程。

Part3

治疗效果

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抽动范围、频率、程度均明显改善,无明显头晕、头疼、耳鸣、呕吐、惊厥发作等不良反应。

Part4

讨论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较为常见。患病率约1%-4%,男童患病率约为女童的3倍,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主要表现为快速、不自主、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常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动作或思维,常以眨眼为首发症状,可因情绪激动或感染等因素加重或诱发。该病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学认为其可能与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有关。在临床治疗方面,主要使用抗神经病类药物对患儿实施治疗,但该方法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无创、无痛、安全的神经调控技术,能够对所刺激区域大脑皮层具有兴奋、抑制双向调节性作用。

SMA区(辅助运动区)在运动回路、发音、边缘系统和认知起到关键的调控和连接作用。即SMA区不仅控制皮层触觉运动中枢、执行运动意向、语言等高级功能,同时也是基底核输出的最终靶点之一。SMA区兴奋可引起上下肌收缩、躯干肌收缩、头眼转动、模仿行为等运动行为症状。故本病例采用低频模式,通过抑制双侧SMA区大脑皮层兴奋性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Part5

仪器介绍

医院是潍坊市首家、山东省第三家引进先进经颅磁治疗设备—英国Magstim经颅磁刺激仪。该技术具有功能方面的独特性和无创、无痛、操作简便及安全、可靠等优点,被称为“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之一。其原理利用交变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感应电流,能够对所刺激区域大脑皮层具有兴奋、抑制双向调节性作用。临床应用:

(1)儿童康复科:脑性瘫痪、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发育迟滞、语言障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情绪障碍等。

(2)精神病学:头疼、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3)康复医学科:偏瘫、失语症、帕金森综合征等。

儿童康复科科室简介

诊疗范围:高危儿早期干预、脑性瘫痪、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全面性发育迟缓、听损言语障碍、语言发育障碍、构音障碍、各种脑病后遗症、脊柱侧弯、姿势异常、感觉统合失调、偏瘫、臂丛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后遗症以及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相关疾病等康复诊治。

开展技术: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认知训练、行为干预、构音训练、引导式教育、集体训练、言语个训、早期教育、早期干预、感统训练、多感官训练、经颅磁治疗、GMFM评估、FMAM评估、言语S-S评定、构音障碍评估、感统统合能力评估、孤独症评定、GESELL评估、婴幼儿核心词汇评估、ADL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等。

儿童康复科

-751626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likework.net/lcjc/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