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中原焦点团队第天分享
爱不需要太努力,爱需要更智慧。
最近遇到一位来访朋友,主要症状是头晕,心慌,四肢无力,食欲下降,严重的时候有窒息感。住院治疗期间,各项身体指标检查后没有超标现象。
我询问朋友最近几年的工作状态。朋友在大学期间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没有等毕业就跟几个好友一起到外面打拼。因为他知道家境不宽裕,也心疼老爸老妈的辛苦,所以,在外面工作非常用心,先是考了会计证,后来又拿到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之后也考了人才资源管理证书,不断的学习进步,让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朋友,能够胜任很多大学生、研究生都无法胜任的工作。几年下来,从基层小职员到部门的主管,可以想象朋友在工作中的努力和付出非同一般。
我带着好奇和由衷的敬佩问朋友:“我很想知道你没有大学文凭,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做到今天这个成绩的?甚至很多大学生、研究生都很难胜任的工作呀!”
朋友回顾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奋斗史,一方面心疼父母在家的辛苦,想赚更多的钱,让父母过好些的生活,不用为自己和弟弟准备结婚和买房的钱;一方面想证明没有文凭也同样可以做的很好。付出自然比同龄人要多很多倍。以他的年龄,很多同龄人有的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毕业早的,还是工厂打着工,而他基本实现了财富自由。
说完这些,朋友由衷地笑了。看起来比开始时轻松了许多。旋即朋友问:“我身体检查不出来任何问题,会不会是心理有问题了?“
我想了想,跟朋友谈了自己的看法。
你的问题是长期的压力过大造成的。想想那么多年的打拼,肯定会积累了大量的压力和紧张焦虑的情绪。时间长了之后,挤压的焦虑情绪,会被某个突发的事件——跟领导的某次冲突、家里孩子的问题所触发。当然,我们很容易去处理事件本身,忽略了心理上的照顾。长久压抑的情绪也是一种能量,需要释放和疏导。它就借由身体的不适——失眠、头晕、耳鸣、心慌、昏倒……
其实,焦虑人人有,就像人遇到风寒刺激会感冒发烧一样正常。
焦虑症的普遍程度是你想不到的。据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年发布的数据,国内所有精神障碍疾病中,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最高,终生患病率已经达到了7.6%的人口比例。换句话说,13个人里,就有1个达到过(或未来可能会达到)焦虑障碍的严重程度。比如紧张、不安、担心等情绪高频发作,影响正常功能,有的还有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生理反应,这都是典型的焦虑临床表现。
不过,大多数焦虑反应都是暂时的。当下会难受一阵,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自然好转。如果你对自身的焦虑状态缺乏了解,有可能会加剧你的担心,甚至采用徒劳的策略尝试自控,以为在自我帮助,但反而带来更多的失控感,形成焦虑的循环。
比如,有下列症状的人太多了:
经常加班不按时吃饭,肠胃不舒服,遇到生理期突然问题加重,以为是身体问题;
领导布置了一个很急的任务,还没有头绪,偏头痛就来了,越着急头疼得越厉害;
每天都担心自己会不会失眠;和同事吵了一架,或者被领导骂一顿,气到心口隐隐作痛,越想放下越放不下……
这都是焦虑那个“隐形炸弹”惹的祸。也是人们的一些正常反应。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即使的缓解压力,放下思想包袱,情况就可能会加重。但是,一旦认识,就能用对待感冒发烧的症状去对待它。允许它来,允许它存在几天,散散心,解解压,焦虑很快就能消失。
朋友听完我的叙述,一半疑惑,一半释然。问我用不用继续吃药,有没有快速解决的办法。
我开玩笑说:有是有,关键是“信则灵”。你愿意的话,我这里有六味“调适”配方,你可以试试。然后我一本正经地跟朋友谈了如何缓解焦虑的几个方面。
1、不要总想着未来的路,立足当下最重要。
我们的焦虑很多时候,是把未来的预期考虑的太多。其实,未来都是遥不可及的,立足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盯着一份工作的工资是不是高,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能不能让你成长,能不能让明天的你比今天的你更优秀,对你的能力有没有提升。
2、把眼光收回到眼前,做自己想做且能做的事情,哪怕只有一件,哪怕是别人听起来无聊的事情。就从这件事开始。
3、转移注意力,做点让我们感到开心的小事情。
当你感觉特别焦虑时,不要硬扛着。放下手中的事情,做些开心的小事,甚至玩些简单的小游戏,打扫房间等。人的情绪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