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们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常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中,再加上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耳鸣,总是有嗡嗡声、鸟鸣声、虫鸣等,时响不停,影响睡眠,情绪焦躁不安。这种情况我们统常想到了耳鸣,所以直接找医生治疗耳鸣。往往忽略了脑鸣这种情况的存在。建议如果发现有这种情况,立即就医检查,以逸耽误了最佳治疗。
1、耳鸣多属噪音,有间歇性也有持续性。神经性耳鸣一般是持续的长音,像蝉鸣声或流水声,风声,机器声等声音的。搏动性耳鸣有的是波涛声有的是脉搏跳动一样,有规律性。大部分人的耳鸣是由于耳部本体疾病或其他方面疾病引起的。比如说常与高血压、神经衰弱或药物中毒、巨大声音的震动引起鼓膜缺损有关。
2、而脑鸣常常与耳鸣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老年人较多,女性多于男性,范围在40岁到70岁。脑鸣就是脑子里有声音,有时像知了叫,有时像汽笛声,可以响不停,有时也会持续性,让人烦躁不安,难以忍受,常伴耳鸣、腰膝酸软、目眩,并且还可伴有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影响睡眠、生活、工作等。
3、脑鸣有哪些症状呢?多发生在学生患者,紧张的学习压力等精神因素引起的,焦虑,心慌,气急,胸闷,有的患者颈部僵硬不适,影响脑部供血而引起头鸣,头晕等症状,放松休息可以缓解。如果发生在老年人或有高血压的病人,病人主要表现为脑鸣、头晕和记忆下降,平时需经常监测血压、注意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劳逸结合。
注意事项:无论耳鸣还是脑鸣,都会给患者带来困忧,所以要及早发生与治疗。平时要锻炼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常吃有活血作用的食物,可常食用黑木耳、韭菜、红葡萄酒、黄酒等。多吃些含锌和铁的食物,比如鱼、牛肉、鸡肉、鸡蛋、各种海产品、苹果、橘子、核桃、黄瓜、西红柿、豆制品等。这样可以保证耳部营养充足,血液循环,延缓耳鸣发生。
在没有外界声音的影响下,老是感觉脑壳里面响持续不停,经医院CT、核磁(MRI)检查,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话,应考虑是脑鸣。长期脑鸣,往往会导致高血压、失眠、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神经紊乱型抑郁症、脑动脉硬化以及脑萎缩等疾病,因此一定要抓紧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如果注意调节心态和生活方式,并有针对性地调节饮食结构,这样对加快康复是很有好处的。
头响即脑鸣的别称,《四科简效方·内科通治》:“头响即脑鸣也”。多因脑髓空虚,或因火郁,痰湿阻滞所致,以自觉脑内如虫蛀鸣响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病人自觉脑内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流水声、嗡嗡声、鸟鸣声、虫鸣等,可时响不停,或持续不止,使人烦躁不安,坐卧不宁,难以忍受,常伴耳鸣、腰膝酸软、目眩,并且还可伴有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影响睡眠、生活、工作等。多数是由于紧张压力等精神因素引起的,属于功能性疾病。
现代有些医家将脑鸣的病因总结为脑神疾病引发、全身性疾病引发、脑髓空虚引发等几种:
1、脑部疾病引发脑鸣:如脑肿瘤、炎症、变性、脑萎缩、脑中风、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等;
2、全身性疾病引发脑鸣: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肾病、毒血症、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高血脂等;
3、脑髓空虚引发脑鸣:先天之精,补益脑髓,开窍于耳。《灵枢?海论》中也记载:“诸髓者,皆属于脑,脑为髓聚而成,故称‘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肱酸眩冒。”
传统中医学认为:脑为髓之海,文中的髓海,就是指人的大脑。平时所说的脑海一词也因此得来。髓海充盈则耳能闻五音。髓海失充则致耳窍失养,故见脑鸣如蝉、耳鸣如潮等兼症。
因此,脑鸣耳鸣眩晕患者都是脊髓供给逐渐减少,大脑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供给,脑髓血养供给出现缺失,脑部神经损伤所致。
脑鸣如果发生在年轻人,特别是学生患者,多数是由于紧张压力等精神因素引起的,属于功能性疾病,病人多数有焦虑症状,烦躁不安,心慌、气急、胸闷,有的患者颈部僵硬不适,或肩部不适,或病人体质差,血压低,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影响脑部供血而引起脑鸣。如果发生在年龄比较大或有高血压的病人,则多数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