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7y,因“反复鼻塞、流涕伴左鼻腔疼痛20年”收入本区。
一、病史摘要
1.现病史:缘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鼻塞,鼻塞起初为间歇性,睡眠时鼻塞呈交替性,伴有流涕,为白色粘涕,不易擤出,伴有鼻涕倒流,伴有左侧鼻腔疼痛,呈阵发性搏动样疼痛,疼痛严重时可放射至左侧头部,偶有涕中带血丝,无伴鼻痒喷嚏,无伴臭味,嗅觉明显下降。今年2月于我科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症状有缓解,但鼻塞、左侧鼻腔疼痛仍间歇性发作,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科门诊,门诊检查后,拟“肥厚性鼻炎”收入本区进一步治疗。患者起病以来精神良好,无鼻衄,无耳鸣及听力下降等,饮食睡眠一般,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2.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6年,平时未规律服药。今年2月于我科行鼻中隔矫正术。
3.入院体检:体温:36.7℃,脉搏:9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86mmHg。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触诊未触及异常包块。外鼻无畸形,鼻腔粘膜慢性充血,鼻中隔居中满意,左侧下鼻甲肥大,粘膜呈粉红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收缩良好,右侧鼻腔通畅。双侧中鼻甲形态正常,双侧中鼻道清洁,双侧中、下鼻道,总鼻道未见新生物。双侧鼻旁窦区无压痛。鼻咽顶部组织轻度增生隆起,表面呈糜烂状,伴粘性分泌物附着。
4.辅助检查:暂缺
二、初步诊断:
1.鼻痛、头痛查因
2.鼻咽增生性质待查因
3.慢性单纯性鼻炎
4.高血压病
5.鼻中隔矫正术后
三、病例特点
1.中年女性,慢性病程
2.有高血压病史6年,平时未规律服药
3.有鼻中隔手术史(今年2月)
4.主要症状:左侧鼻塞、左侧鼻痛伴左侧头痛,疼痛呈搏动性,持续存在,自左侧鼻翼上方放射至左半侧头部,失眠、劳累时加重,发作无时间规律,无畏声畏光
5.主要诉求:解决鼻痛、头痛症状
四、思考:
鼻源性头痛的病因有哪些?
鼻源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该病人的病史中还有那些需补充的?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五、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肾功、甲功五项、凝血四项、乙肝五项、免疫三项、生理生殖激素未见异常。
血脂六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1.71mmol/L,载脂蛋白A1↑1.74g/L
吸入物变应原7项:阴性
总IgE:正常
EB病毒抗体二项:阴性
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正常
心电图、胸片:正常
该病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患者要求行鼻部相关手术,以解决头痛问题,但患者显然不适应再次手术,术后根本无法解头痛问题,且亦因术后疗效问题引发医疗纠纷,因患者头痛,暂不考虑由鼻部疾病引起;后转疼痛可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故需认真分析患者产生症状的原因,不能盲目治疗或盲目听从患者要求;、
该患者为中年女,病史比较长,主要症状为左侧鼻塞、鼻痛、头痛不适,体查可见双侧下鼻甲肥大,左侧较为明显,鼻窦CT提示有鼻窦炎。鼻咽部活检结果为慢性炎症,基本排除鼻咽恶性肿瘤。目前考虑患者为鼻痛头痛,但鼻窦CT片所见鼻窦炎症轻微,与患者所诉头痛特点和疼痛程度不太相符,所以不考虑为主要致病因素。鼻内镜、鼻窦CT,鼻咽活检检查,基本排除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可能。头颅MRI检查基本排除中枢系统相关器质性病变。患者诉左侧鼻塞、鼻痛、头痛,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症状稍减轻,目前体查见鼻中隔居中满意,左侧下鼻甲肥大,左侧鼻腔狭窄,是否可以考虑行左侧下鼻甲成形术,改善鼻腔通气情况。
鼻科的一些疾病可以导致头痛症状,如: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等。这类与鼻部疾病相关的头痛称为鼻源性头痛。该病人鼻塞症状并不明显,主要诉求想解决鼻痛、头痛症状。体查见左侧下鼻甲肿大,未与鼻中隔接触,收缩良好,收缩后总鼻道明显扩宽,可见后鼻孔、鼻咽部,但收缩后患者自觉鼻塞、鼻痛、头痛症状改善不明显,该病人考虑鼻源性头痛诊断依据不足,必须排除其他类型头痛可能。患者左侧鼻翼上方疼痛并放射至左半侧头部,疼痛呈搏动性,持续存在,根据头痛发作特点,需考虑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慢性血管神经性头痛可能,请疼痛科、神经科会诊协助诊治。疼痛科会诊考虑丛集性头痛,建议转科治疗。因此,我们在接诊鼻周疼痛伴放射性头痛的病人,必须做好诊断和鉴别诊断,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案。
鼻源性头痛有两种,包括鼻-鼻窦炎所致头痛和黏膜接触点性头痛。鼻窦性头痛的病因包括过敏反应或鼻一鼻窦感染所致的鼻窦、鼻道窦口复合体组织的充血肿胀、炎症反应或压迫、接触。黏膜接触点性头痛病因包括鼻中隔偏曲、棘突和鼻甲肥大所导致鼻中隔和鼻甲黏膜接触。临床证据、鼻内镜、CT、MRI检查是诊断鼻源性头痛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手段。鼻窦性头痛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自我保健:①吸入温暖、湿润空气;②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③鼻腔冲洗;④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和污染的空气。2.保守治疗:①止痛剂;②减充血剂;③局部类固醇激素;④抗生素3.手术治疗。
刘雲liu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