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是在敦煌开往咸阳的火车上,已是隆冬窗外隐隐飘着雪,夜在路灯的装点下,看着并没有那么寂寞,此时旅程中的人们,已经睡去,我熬着眼睛看雪。昏沉里也朦胧了双眼,不知道睡了多久,背一阵喧哗和沉闷的敲打声惊醒,睁眼书包还在怀里,车厢里广播找医生,我顿时来了精神,陡然站起来,看到几个乘务人员就站在前面三排的位置。
于是背包向前走过去,看到靠窗位置一个女孩,垂着长发,用头撞着玻璃,伴着哭腔,桌子上有水迹,我走进说我是医生,让一下,没时间看迅速让开道的路人表情,走到近前伸手扣住姑娘手腕,便低声问,哪里不舒服我是医生,她抬头眼没睁开但满面是泪,头依然在撞着窗,声音从咽喉里呜咽出来一字,疼~~~,我指尖摸到了她左手绷紧的脉搏,脑海里蹦出脉象—弦紧。
寒症和痛症没问题了,在看看她发白的面色和而略微发青的鼻根,嗯,头痛能治,我心里暗自盘算着。顺势坐在姑娘旁边,说是不是头痛,她不住点头,表情依旧痛苦,右手按住她撞窗的头低声问,这里吧,她边恩边继续撞头,同时左手从背包侧兜里取出了一次性针灸针,下针手臂外关穴,捻转,针下紧滞,姑娘哎呦一声叫了了一声好麻,瞬间头停住了撞窗,我扶住肩膀,取针再刺后颈风池穴,这次姑娘睁开眼睛,伴着我的针刺手法,长吁一口气,算是止住了急痛。取针将姑娘放平在三人座位上,问是不是还感觉头晕沉?姑娘面稍有血色,刚欲言语,又干呕起来。我取针再刺内关太冲,见她已然舒畅,便换毫针为点刺笔,快速点刺刚刚撞窗户的侧头部,出污血数滴,让乘务人员取来热水让姑娘轻啜,给乘客借来热宝,稳在中脘穴。十分钟后,姑娘安睡。
后来得知,姑娘每次例假都会出现偏头痛,这次生理期赶车衣着单薄,未吹干刚洗的头发受了寒凉,上车就觉得头晕,靠在车窗上休息,不想半夜,开始了剧烈的偏头痛,次日醒来开中药调理便是后话。如今天气转凉,还未增衣的朋友,感冒发热也容易诱发偏头痛。
那么我们从中医角度解释一下这个偏头痛吧
首先中医先分阴阳,如果白天发作那大都为阳,如果夜间发作多为阴。再分虚实,如果疼痛剧烈且有搏动感多为实证,以泻邪气为主,如果疼痛缠绵而缓,就是虚证,要以扶正为主,如果从病因分析就有了以下几种。
肝阳上亢型,外感风寒型,气血两虚型,风痰阻络型,瘀血阻络型,在此就不教科书样分析了,分享几个很实用的小妙招和小偏方吧
小妙招
1
对于风痰阻络型,可用白萝卜汁滴鼻法
在《本草备要》中记载:“王荆公患偏头痛,捣莱菔汁,仰卧,左痛注右鼻,右痛注左鼻,或两鼻齐注,数十年患,二注而愈。”所说的莱菔汁就是白萝卜汁。中医认为白萝卜汁辛甘,性凉,可去痰浊。在中医看来,“不通则痛”,白萝卜汁中含天然芥子油,滴入鼻腔通过鼻黏膜迅速吸收,起到通窍祛痰的效果,从而缓解偏头痛。
取白萝卜一根,洗净切丝,以洁净纱布包后榨取汁约20毫升。如左侧偏头痛,就将萝卜汁分数次滴入右侧鼻孔中;右侧偏头痛则滴入左侧鼻孔中。一日两次,连用4~5天即可见效。
2
妙趣横生小耳朵
因为酒为热性,对于寒性疼痛尤为有效。用酒精小棉球塞耳洞以缓解头痛,这个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如果没有酒精的话,用白酒也可以代替。将酒精小棉球塞进耳洞,一般三五或者十分钟左右就会有效果。一般是哪侧疼痛就塞子哪一边。耳朵为少阳经循行部位,对于偏头痛尤为合适。
3
对于淤血型,耳尖点刺出血
《黄帝内经》详尽论述了刺络放血疗法的理论和临床应用,提出“宛陈则除之”的放血原则,认为放血疗法具有祛除病气、通脉活血、止痛消肿、祛腐生新、清洁血管、调节气血循环的特点。印度《妙文集》中提出:若恶血不除,则痒、肿、赤、产生发热、化脓、疼痛。
耳尖放血的作用主要是清热泻火,镇肝潜阳、清脑明目,特别是泄胸膈以上之火。“放血”是中医古老而有效的“去火”方法,当然偏头痛放血的部位并不局限于耳尖,还可以在额头和太阳穴,只是因为耳尖相比耳穴其他放血部位更容易定位和操作,疼痛也相对较轻,所以耳尖放血最为方便。
4
手中有乾坤
热水浸手,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梳摩痛点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每次梳摩个来回,每天早、中、晚饭前各做1次,便可达到止痛目的。
5
还是小宝的风湿膏
棉签点按中渚穴,太阳穴之后贴风湿膏,可以预防偏头痛的再次发作。中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向外输出的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其运行为风行之状,表现出风木的横向运动特征,故其属木。《针灸甲乙经》:“狂,互引头痛,耳鸣,目痛,中渚主之;嗌外肿,肘臂痛,手上类类也,五指瘈不可屈伸,头眩,颔,额颅痛,中渚主之。”
贴法,参考朱小宝巧用膏药系列文章
6
对于肝阳上亢型可饮薄荷茶
《医学衷中参西录》:"薄荷味辛,气清郁香窜,性平。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痛,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瘈疭,头疼、目疼,鼻渊、鼻塞,出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痢疾初起挟有外感者,亦宜用之,散外感之邪即以清肠中之热,则其痢易愈。
取干薄荷叶15克放入茶杯内,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早晚各服1次,对治疗偏头痛也有良好作用。
笔者本文刊登于《中国家庭报》百病中医专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我随便写写,你随便看看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