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眩晕病人被诊断为前庭性偏头痛。据专家介绍,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偏头痛,患病率约为15%;有18%的患者每月发作一次,甚至更多。临床数据显示,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率虽然没有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高,但却大大高于人们已经熟知的梅尼埃病。该病好发于女性,尤其是青少年,以6~12岁居多。
诊断前庭性偏头痛以临床表现为主。患者首先会出现头晕或眩晕,有明显的偏头痛发生,也有少数患者无偏头痛或头痛症状。许多患者描述当头部位置变化时,如从坐位到站立位时会出现偏头痛,疼痛前很少有先兆症状,部分患者同时伴有眩晕,持续时间位数分钟到72小时,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呕吐后症状可减轻。还有一些患者有畏声、畏光、心情烦躁、耳鸣、听力下降等表现,还有的有视物模糊及视物有光点。多数患者可追溯的诱发因素包括头部活动、视觉刺激、睡眠欠佳、压力过大、情绪障碍、吸烟饮酒,以及摄入咖啡、巧克力、红酒、奶酪等。该病常反复发作,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一般来说,该病病情好转是一个自然过程,并不是药物的作用,适当的休息可使本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前庭性偏头痛的治疗原则是对症止痛或配合使用镇静药物。患者家中可常备一些药物,如预防性药物西比灵、治疗性药物舒马曲坦等,出现症状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按说明书服用。同时,应积极避免诱发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睡眠;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控制情绪,避免紧张、焦虑的产生;按时进食,坚持吃早餐,可尝试记录自己每次偏头痛发作前所摄入的食物以及每次发作的时间和具体症状,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的预防。本文出自:“科学健康人”项目
来源:北京护理学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