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您经常注意耳朵受损的表现
3月3日是第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旨在提醒人们警惕非职业性噪声对听力健康的损害,提高安全用耳、保护听力的意识。
如何判断自己的听力是否正常,医院耳鼻喉科梁大夫根据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听力。
不要乱掏耳朵
年11月12日下午,一名5岁女孩在家长带领下来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孩子患外耳炎,追问病史,原来是母亲给孩子掏耳朵所致。
梁大夫:不少孩子的外耳炎都是家长掏耳朵引起的,许多人认为耳屎必须清理干净,但实际上它会在耳朵中构建起一道保护屏障。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呈弱酸性,本身有抑制细菌的作用,且能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经常掏耳朵或掏耳朵时用力不当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甚至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耳朵清洁也很重要
年2月13日,一名年过七旬的老人来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说自己的耳朵蒙蒙的,像多了个东西似的,还听不见声音。检查发现该老人的耳屎已填满耳道,用碳酸氢钠溶液浸泡两天,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老人听力恢复。
梁大夫:上了年纪的人耵聍腺分泌比较旺盛,产生的耳屎多,容易将耳朵堵塞,致使一些人听不见声音或感到疼痛。
感冒不要拖太久
年1月25日,一名8岁男孩忽然感到左耳朵疼,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检查确诊为中耳炎。原来是男孩年12月感冒后没有及时就诊、拖延时间过长造成的。
梁大夫:小孩感冒后拖的时间过长容易逆行感染引发中耳炎。小孩的咽鼓管没有发育完全,比较脆弱,容易感染,所以孩子要预防感冒或感冒后不要拖得时间过长。
不要过度用耳
30岁的张女士不论干活还是走路都打开手机听音乐,有时候一连几个小时欣赏名曲,渐渐出现了耳朵不适的情况,后来有少量血水流出,听力大不如前。
梁大夫:长时间戴着耳机或处于噪声环境下会使内耳毛细胞的血管痉挛,导致内耳缺血。在高音量的刺激下,毛细胞也会出现氧化应激反应,甚至炎症反应,造成毛细胞表面的纤毛脱落、倒伏,最后坏死。声音接收器坏了,听力自然下降。
防止突发性耳聋
年8月19日,一名43岁的男子来到医院耳鼻喉科,称自己的右耳忽然听不见声音了。追问病史,男子说自己以前经常头疼、耳鸣,但都没有在意,当天起床后就听不见了。
梁大夫:这是前期耳鸣没有重视引起的突发性耳聋。当听力受到损伤后,治疗时间越早,恢复效果越好,而超过3个月就很难说了,超过半年基本上就毫无恢复的希望了。受到损伤的纤毛细胞就像缺水的水稻一样,缺水一周赶紧补水还有活过来的希望,缺水一个月后可能根部开始干枯,缺水3个月后可能就彻底死了。如果纤毛细胞在有效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治疗(吃一些扩张血管或营养神经的药),它就会永远地“趴下了”。
◎医生提醒
经常注意耳朵受损的表现
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听力问题,除每年进行体检外,还应经常注意耳朵是不是有受损的表现。
首先是听力下降,听力下降不仅意味着需提高音量才能听到声音,也意味着可能某些词汇你会听混。如果经常听不清别人说话,就是听力下降的表现。
其次是耳朵敏感度提高。耳朵敏感度提高后,声音只要出现一点点变化就会感觉很难受,尤其戴耳机时会出现耳鸣、头昏等症状,感觉耳朵里嗡嗡的。
三是耳鸣,如果耳鸣持续存在5分钟以上,无论是否伴有可以感觉到的听力损失(耳聋)均应尽快看医生。
四是保持心情愉快,耳朵很怕生气,想让耳朵保持年轻,人们最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人处于精神高度紧张或者生气时,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容易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五是不要在噪声环境下让耳朵太辛苦,嘈杂环境里不要听音乐,不要打电话,警惕娱乐性噪声如歌厅的音乐声、喜庆场合的鞭炮声等,均会造成听力损害。本报记者湛社琴
本文转自《飞天周刊》期
查看文章原文白癜风症状及治疗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