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第期
今天知识又增涨一点点
珍珠母[zhēn][zhū][mǔ]
《饮片新参》
[处方用名]:珍珠母、煅珍珠母。
[来源]: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Lea)的蚌壳或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的贝壳。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心经。
[功用]:具有平肝潜阳,定惊明目,止血的功能。
[主治病症]:用于头眩,耳鸣,心悸,失眠,肝热目赤,癫狂,惊痫,吐血,衄血,妇女血崩等症。
[现代炮制]
珍珠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灰屑,打碎。
煅珍珠母:取净珍珠母置适宜容器内,用武火煅至酥脆,取出放凉,打碎或研粉。
[炮制与临床]:珍珠母味咸性寒。为平肝潜阳,定惊明目,止血之剂。生用平肝潜阳,定惊明目之力较强。煅制既可缓其咸寒之性,又增强收涩止血之力。
[配伍与应用]
1.配生地:生地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要药,二药合用。一滋补肾肝之阴,一平潜上亢肝阳,用于肾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疼、眩晕、耳鸣,且可活血止血,治疗血热妄行、吐衄崩中。
2.配白芍:白芍有补血敛阴之功。肝藏血,血虚阴亏,不制肝阳,肝阳上亢,本品养血敛阴,故有柔肝平阳之用。二药配伍,平肝潜阳,用于肝血不足、肝阴亏损、肝阳上亢,症见头晕目眩,胁肋疼痛,四肢拘挛等。
3.配菊花:菊花养阴泄热,清芳疏泄,善祛风热,平肝明目,二药合用,皆能平肝明目,且可清热,用于肝阳上亢、风热上攻,症见头目眩晕,头疼目赤,羞明畏光等。
[用法用量]:10~25克。先煎。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作者
郭泳涛
整理、排版
郭泳涛
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点个“在看”吧!
郭泳涛